来了滨城以后,肖芒忙着学业,忙着找门道做小生意赚钱,几乎就没怎么逛过街。人民百货,她也是头一次来。
百货里头也人满为患,她们三个在人群中几乎是挤着往前走。
“这里面也太挤了,要不是为了买新款面料,我也不来了。”
孙爱莲被挤得满头大汗,边用手当扇子扇着头上的热气,边一脸郁结的说着。
“什么新款面料呀?”
胡玲娟好奇地问。
“我也是听人说起的,说是人民百货从南方进了一批新款面料,做出来的衣服挺实好看,特别有型,所以就打算过来看看,要是真好我就买一块拿回家,让我妈给我裁件衣服过年的时候穿。”
孙爱莲带着几分期许地说,眼里满是即将能穿上新衣服的兴奋劲儿。
“那得不少钱?”
听起来这面料就不能便宜,胡玲娟感到心疼。
“怕什么,姐现在有钱。”
孙爱莲一手叉腰,一手指指自己。
她那一副女大款的架势,把肖芒和胡玲娟都给逗乐了。
也难怪孙爱莲会如此有底气,毕竟现在小食品生意越来越好,良山食品商店那边不断有好消息传来,销售量是节节升高,尤其临近月底赶上快过节,销售情况好的更是超乎大家意料,连肖芒都有点惊讶。
也因此,先期投过钱的生产小组成员,都得了不少分红。拿到钱的时候,每个人都乐疯了。
三个人好不容易挤到卖面料的柜台,这里也有不少人在看面料。
柜台后的售货员正在介绍着。
“这两款是我们刚从南方宁城进来的最新款面料,做出来的衣服绝对有型好看,你看这花纹这质感,和一般面料完全不一样。”
“这一米要多少钱?”
一个大妈摸了摸面料后有些动心。
“一米三块。“
“啥?一米三块,抢钱呀!普通面料一米才不到一块钱,买一米这个我都能买三米普通面料了。”
大妈立即丢了手里的面料,转过头看其他普通面料去了。
大妈让开了位置,孙爱莲立马瞅准空子补了上去,开始翻看起面料来。
胡玲娟在一旁听了大妈和售货员的对话直咋舌。
“这面料可真是够贵的呀。”
因为人多嘈杂,她只能贴着肖芒的耳朵说。
肖芒听了也点点头,八十年代初,一米面料要三块钱,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确实是太贵了。
但看着面料,她若有所思起来。
刚刚售货员所说的南方宁城,她前世曾经去过。
那还是她从星星食品厂下岗之后,通过摆地摊逐渐积累了本钱,后来决定盘下门店自己开面食店时,她深觉目前的手艺还不够好,会做的面食种类也不够多,就前往全国各地学做面食手艺。
宁城那时也是她所去学习面食手艺的一站。
宁城位处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面食更是在全国皆有名。
不过,除了面食,宁城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全国之最,那就是轻纺织品。
肖芒当初到宁城时,那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轻纺织品工业基地。
整个城市里大大小小遍布了无数的纺织厂,做出来的面料和成衣不仅新颖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
好多大批发商都会直接到宁城拿货,再回到各地区分销。
肖芒暗自算了算,这个时期的宁城,工业化的轻纺织业才刚刚起步,现在还只是雏形状态。
她心里动了动,一步上前站到孙爱莲旁边,也用手拿起布料细细感受起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她精于面食制作以及小食品生产,对食品行业了解甚深。但轻纺织业于她而言,却是个陌生的行业,对于看各种面料,她更是个外行。
但即便如此,当拿起那两款售货员所说的,从宁城新近的面料后,哪怕肖芒这个极外行的人也深切感到这面料的与众不同。
沉甸甸的面料拎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仔细看,深色的面料上印着暗色纹路,低调而贵气。
尤其面料在日光下一晃,还隐隐流溢着点点闪光。
的确是漂亮,爱美的女人是完全抵挡不了这种诱惑的,肖芒如是想着。
“售货员,这款布料给我来三米。”
孙爱莲手里提着两种宁城面料中的一种,大嗓门地朝售货员喊道。
一听说有人要买三块钱一米的面料,售货员赶忙上前,拿着大剪刀和尺子,按照孙爱莲所要的米数,给她裁好面料,又用纸将其包好,递给孙爱莲。
“一共九块钱。”
听到九块钱,孙爱莲脸上一抽,感到肉痛无比。
但面料好看,她喜欢得不得了,想到衣服裁好后她穿出去风头肯定能盖过二叔家的堂姐,她又觉得这九块钱花得很值。
忍着心痛掏出一张大团结(第三套十元人民币,俗称大团结),孙爱莲把钱递给了售货员。
这时候刚才看面料的那位大妈,以及他买面料的顾客,都不由看向孙爱莲这边,为她的出手阔绰而惊讶不已。
孙爱莲头一次买这么贵的东西,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