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去找了高仙芝,毛遂荐,死皮赖脸硬是让高仙芝收下了他。”
“就像毛遂当时说的那样,锥处囊中,有没有才能眼就能被看出来,封常清的才能也没有被埋没。”
“高仙芝提携封常清,多次举荐他,封常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天宝十二年,封常清就独率军越过帕米高原,征服了大勃律。”
“两人既是好友,又是知己,又是早年磨合过的,配合默契非常好。”
“李隆基派出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是,谁也没想到,后面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天幕上的图像次变动了。
封常清领命出发,奔赴洛阳,并且在洛阳招募士兵。
李世民皱眉看着,突然冒出句:“……不行,这不行。”
在场的臣子都是上过战场的,就算是文官也不例外,然也能看出问题。
长孙无忌看着天幕,仿佛经能看到战场上那些满脸写着手足无措的士兵的下场:“那个叫安禄山的贼子,不管他的官位是否是溜须拍马得来的,他手下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这些新兵在上战场之前不过只是市井百姓,是活在洛阳这种繁华地方,怎么可能敌得过那些百战之师?”
季驰光也叹气:“在当地募集新兵,表面上听着是不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调兵募集时那么短,根本没有时让封常清训练这些新兵。而安禄山,虽然论资历,他本人确实是比不上封常清的,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却是实实在在见过血,是和契丹人真的交过手的老兵。”
“封常清当时的情况,有点像刘据。”
“刘据当时也是强行组织长安地区的百姓和官兵进行正面交锋,但是当时的情况我们大家都知道,几万百姓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甚至和引颈就戮没有区。”
“而对面的安禄山呢?”
“看封常清看不他,杨国忠也蔑视他,但事实上,史书上是这么看待他的——禄山精兵,天下莫及。”
“给李隆基夸下海口的封常清终于知道慌了。”
“六天,六万大军跟遛弯大军似的,退退,封常清丢了洛阳,不得不带着军队逃往第二道防线——高仙芝处。”
季驰光:“可能很多人都说,封常清是大意失荆州,这种将领简直就是留着给安禄山送菜的。”
“但实际上,封常清虽然开始确实被冲乱了阵脚,但是他后期也组织了士兵,极力抵抗安禄山的入侵。”
“六天时,他和安禄山的士兵交战了五次,回回败退却依旧坚守,直到城破后,仍然和对方交战数次,不得之下才选择逃到了陕州。”
“而他这次也并非毫无成果,至少他用己的失败给高仙之军队带去了珍贵的情报——贼锐甚,难争锋。潼关无兵,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
季驰光:“于是,为了保护有力量,不士气正盛的安禄山军队正面交锋,高仙芝和封常清带着军队路退守到了潼关。”
“很多人嘲笑他们,说两个天降将星,个被安禄山打得昏头转向,慌不择路,另个则连交手的勇气都没有,直接望风而逃。”
“但是,能在战略面前及时做出选择,舍弃己所谓的名,保留有力量,也是种勇气。”
原本看得正恼火的李世民愣了下,考过后,也承认了播的说法:“……确实有几道理,但是……”
他们确实能理解,他那个曾孙……该不会要无能狂怒了吧?
……不会吧,这么重要的关键时刻,杀死将领,可是非常容易动摇军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季驰光:李隆基会让你明白,动摇鬼个军,就算动摇了他也不在乎。
……
而天幕上的影像也证实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没有辜负播的肯。
他们到达潼关以后,立刻开始进行战略部署,布置防务,整顿军,并且打退了敌人的追兵,将人拒之于潼关之外。
李治松了口气。
他含笑对旁边的武媚娘道:“这两个人才不错。”
必要的时候,当断则断,并没有拘泥于虚名,讲求实际。
虽然丢了洛阳和陕州……但是只要能站稳脚跟,日后夺回也未尝不可。
武媚娘笑着附和。
这是李隆基篇目开始之后,夫妻俩难得的轻松时光。
然而……
这份轻松很快就被打破了。
天幕上突然传来了宦官独有的尖锐音:“罪臣封常清听旨。”
李治:“……李隆基那个畜要做什么?”
武媚娘:“臣妾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