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病弱万人嫌陷入修罗场
  4. 第 134 章 朝会风波(一更)
设置

第 134 章 朝会风波(一更)(1 / 2)


太安十三年,十月十五,垂拱殿。

国朝例制,每月逢初一、十五大朝,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皆赴垂拱殿。

可因着这些官员恰恰多为世家子弟,行为散漫,又鲜预朝事,是故,以往大朝告假者甚多,余剩赴朝者便与常朝无异。

然今则不同,卯时才过,垂拱殿外便熙熙攘攘逐渐聚满了朝臣。

起初时候,众人还顾及禁卫肃静,大多便只是相顾颔首示意。

但很快,也不知是谁起的头,人群之内转瞬喧沸如云。

细细听去,诸言诸语中,提及最多的竟是——“谢六郎”。

“何大人今日怎么有空赴朝?莫不是行散未尽,竟走到这垂拱殿来了?还是说,何大人也是想来观一观那谢家六郎呐?”

“温大人及诸位同僚,不也都抱着如此心思,怎的偏偏只打趣我?”

“这说的什么话,今日大朝,我等自当参朝,哪里就是为了那个谢六郎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哈哈大笑了起来。

便有人再道,“道理是不假,但着实新鲜得很,谁又能预料到,那谢家六郎竟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今这风头啊,怕是要盖过谢中丞了。”

“哼,确实无人预料的到,但却也无人不晓,那谢六郎可是与孟相......谁又知道,这功劳究竟是不是孟相抬举的。”

此语落,众人又皆低低嗤笑,更有甚者,当即便与左右耳语。

正当有好事者欲大谈“耳语私言”之时,谢太傅谢翊、王中书王蠡、袁司徒袁璋及庾尚书庾明先后至了垂拱殿外,众人便不禁噤声。

可奇怪的是,往日各位肱骨之间尚有寒暄,今日却各自站定,闭眼假寐,霎时殿外针落可闻。

此番不言不语,倒让一些人甚不习惯。

逐渐的,便有人大着胆子又低语了起来,“怎么不见孟相?”

这人说着,周围之人便抬眸观谢、王、袁、庾的反应,见他们皆恍若未闻,这才都暗暗松了口气。

于是,议论再起。

“倒是你消息太滞,孟相已告病许久了,自受封以后,就连凤池台都不曾去过,今日更是不便赴朝了。”

“恐怕告病是假,回避才是真吧,毕竟如今凤池台内,可是有那谢侍郎呐。”

“你还真别说,我倒是让人留意过,孟相此次应当是真的病了,不仅陛下屡屡遣太医前去看望,这些日子来,孟府的二公子也是四处求医问药,就差没求到佛祖面前去了。”

“既然病得如此严重,那怎么尚书省的公文还流水似地送入孟府,我可听说,这些公文公务,皆由孟相处理,一件也不曾耽误啊。”

“这还不够明白?我们孟相病得如此重,却还不误公事,便是那心病了。”

“心病?”

道“心病”那人本不欲多言,但恰好侧首瞥见了红衣一角,正随朝朝熹光而来,便眉梢一挑,故意朗声道

“自然是那——相思病了。”

谢不为脚步一顿,略略抬首寻声而望,又转瞬敛眸,默不作声地往谢翊处走去。

那人见谢不为竟如此淡然,倒是面有一赤,便更是高声道:“不似某人,好处尽占,倒让孟相......”

“太子殿下到——”那人话还未尽,便被内侍唱礼之声打断。

众人便只得暂时收敛心思,齐齐向萧照临行了见礼。

萧照临步履沉稳,面上并无笑意,黑眸淡瞥众人,目光又于说话那人身上略留,面色更沉,本欲开口,但察袁璋向他投来的视线,话便有一滞,默默走到袁璋之前去了。

一时之间,众人再不敢出言,殿外复又静。

之后,除了谢席玉出乎意料姗姗来迟,略引起几l句耳语之外,一直到将近辰时,诸臣入殿,都未再有什么波澜。

殿上金炉紫烟袅袅,错眼便恍若楚河汉界,将列坐左右的大臣隐约隔在了棋盘的两端。

倒是诸臣如棋子,却不知谁人为弈者了。

辰时初刻,皇帝准时至垂拱,在免去诸臣见礼之后,眉有一皱,遂问左右,“孟相身子还未大好吗?”

一旁紫衣内侍赶忙躬身答道:“昨日孟府有禀,道是孟相已无大碍,却需静养,但也不会耽误朝事。”

皇帝眉头略展,“如此便好。”

再对御座之下袁司徒袁璋,“时已入冬,不知袁老身子可好?”

袁璋已年过甲子,发须皆白,却精神矍铄,闻言微微躬身,“多谢陛下惦念,老臣一切都好。”

皇帝再是颔首,又一如此类一一问过了谢翊、王蠡及庾明。

可此番虽能体现仁君之德,却有些关心太过,便不似在朝堂之上,倒像是在宫宴问候,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也不知为何,即使皇帝和蔼至此,但首座谢、王、袁、庾及太子等,却都神情肃穆,像是预知到了什么般,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也果真,皇帝在与众臣寒暄过后,便当即正襟危坐,示意紫衣内侍宣:“有事者奏——”

一时无人出列。

紫衣内侍便再唱:“有事者奏——”

声高气扬,荡在了大殿之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