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4. 227
设置

227(1 / 6)


第 227 章 227

李治的脸上顿时闪过了一抹意动 。

以天后之名提起科举糊名 , 在下一次科举取士中 , 直接将答卷之上的名字籍贯统一隐去 , 在他听来 , 当真是个极有诱惑力的项目 。

南北朝至隋唐 , 中原战乱数百年 , 直到隋朝才出现政权的大一统 , 却也仅仅维系了两代 , 便又重新回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 到了李唐重归一统 。

就算有他父亲在世之时树立的种种秩序 , 有各方羌胡在李唐三代延续中不断被平定瓦解 , 世家大族对于皇室天威的尊重已远不如汉朝 。

五姓七望女在联姻场合下的尊贵程度尤在公主之上 , 正是其中一条外在的表现 。

而先帝和他颁布的氏族志姓氏录等物 , 就是希望削减其影响 。

但即便 …...

即便李唐统治江山数十年 , 在社稷稳固上远胜过前朝 , 一条条诏令也已将皇室推举向了更高的位置 , 李治依然觉得 , 这些专擅于投机倒把的世家勋贵其实并不觉得李 h

能够传上十代百代 , 而是继续将他们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国事之上 !

这让他不得不去考虑 , 比起此前的打压关陇 、 扶持关东一一

或许直接从根本上削弱他们的力量 , 会比权术制衡更为有效 。

只要他们无法把控住官员上升的通道 , 无法让朝堂之上怎么用都是有姻亲关系的人 , 他们便不得不对着天皇的种种举措服软 , 不敢再拿出那等盛气凌人的架势 。

另一个促成李治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 , 正是太子李弘的性格 。

但凡李弘有阿菀一半的果敢 , 李治可能都不需要如此着急于做出这样的改变 。

偏偏这个儿子在循规蹈矩地处理政务批复上的本事尚可 , 却始终少了几分自己的政治主张 。

这样的性格若是做个太子 , 还能说让皇帝放心 , 知道他绝不会做出什么违法乱纪 、 篡权谋逆的事情 , 可若要让他继承大统 , 那真是个不小的麻烦 。

起码得先给他留够文臣武将 , 确保内政外政的交接不会出现问题 。 还得防止他被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所啧挟 , 让李唐基业毁于一旦 。

若能将这个打击世家的决策 , 放在对外战事刚刚以大胜告终的关键时候推行 ,

而不必留到下一位皇帝接手大业之时 , 留给弘儿一片清明的社稷局面 , 或许真能让江山稳固 , 代代昌盛 。

一想到这样的好处 , 李治便已觉得 , 这科举糊名之事合该取代此前的吐蕃战事 , 变成放在他案头的头等大事 。

也正如皇后所说 , 当下的时机并不仅仅好在外忧解除 , 还在灾情治理需要更多的有才之人 。

在此关头发起倡议 , 俏若运作得当的话 , 还能得到民间的声望助力 。

只是 , 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

当朝廷取士的路径出现了变更 , 世家大族绝不可能坐以待毙 , 放任他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一份差事 , 势必要发起一番抗争 !

不过他倒是不怕这个 。

在诛杀长孙无忌之事上他就已发觉 , 皇权和相权之间 , 终究还有一道巨大的沟壑 , 只要他能用好皇权的威力 , 也有一批完全忠诚于李唐的臣子 , 便绝不需要担心这样的反扑 。

就算真造成了什么麻烦 , 也总有新的人手能够填补上来 。

他是在想 , 他到底是不是要为了规避揩起的风浪 , 也为了在局势不妥的情况下随时中止这项计划 , 接受这个 「 由天后发起此事 “ 的建议 。

一项政令 , 风险大的同时 , 收获也必然很大 。

他的头风病症让他被迫选择了由妻子处理政务 , 又开启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 但

他不会忘记 , 天后的权力该当是由天皇赋予的 , 而不像是如今这般 …...

就算李治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 或许让朝堂之上只有天后一人处断政务 , 她也会将这下头的权势博弈给处理得很好 。

那么一旦这个科举糊名的谏言由天后提出 , 又如同这铜匣上书一般被顺利推行 , 那些因为这份创举而得到入仕机会的人 , 恐怕不会因此感激于放任这项政令推行的天皇 , 只会向着敢于站到台前和世家叫板的天后 。

从天子门生 , 变成天后门生 。

李治下意识地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改变 。

大唐的兵权 , 已经随着安定的崛起 , 仿佛不再能够为他所掌握 。

难道这朝堂之上的声音 , 也要全部归附于天后门下吗 ?

这让他这位天皇情何以堪 !

“ 陛下在犹豫什么呢 ?“ 武媚娘忽然出声 ,“ 您也别怪我将话说得难听 , 安定前阵子在朝堂之上训斥郭待封所说的一点也没错 。“

「 平心而论 , 若是他只凭借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