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一定是有人...”一人喃喃着,眼睛慢慢瞪大:“一定是有什么人,把海外香药都吃下了。”
“一定有人在交州,或者在广州,把舶来的香药都吃下了,所以无论是临湘、南昌,还是会稽、建康,都没多少新到的海外香药!”
陈和只觉得荒谬:“这怎么可能,谁有如此之大的财力,把今年到岸的海外香药都吃下大半!”
他认为是另一个可能:“依我看,一定是海外某处战乱,导致商路不通,于是海船过不来,导致舶来香药数量稀少。”
这个猜测最有说服力,众人默默点头,继续借酒浇愁。
不一会,有仆人来报,说今日有上游来的粮船在城外码头卸货,即将在城内以低价(相对而言)销售粮食。
此举目的当然是要平抑粮价。
陈和有些不耐烦:“说过多少次了,有多少,就买多少,不用特地来问!”
“郎主,这批粮船过来,事前并未收到风声。”仆人提醒。
陈和眉毛一挑:“那又如何,照买就是。”
仆人点头称是,告退,陈和哼哼起来:“还真行,现在居然还能找到些粮食运来建康,那又如何?他运来多少,我们都能买个精光!”
“等到他撑不住,朝廷暂缓实行新税制,再把粮食放出去回本,还了借债的本息,还能大赚一笔,正好用来填香药的开支。”
因为粮价的话题,席间气氛活跃起来,陈和等人消息灵通,朝廷要从外地何处调粮进京救急,粮食刚装船,他们就能收到消息。
所以,他们对进入建康的粮食数量了若指掌,这几个月来不断购入官府低价销售的粮食,确保粮价只涨不跌。
即便现在已经要靠借债才能凑足资金购粮,也信心满满。
反正再坚持一阵,就能大赚一笔,这风险值得冒。
。。。。。。
清晨,陈和正和新纳的小妾缠绵,却被赶来告急的仆人坏了兴致,板着脸从寝室出来,问:“何事如此惊慌!”
仆人一脸惊恐:“郎主!不得了了,好多粮食运到建康,好多,好多!!”
“多?能有多少!马上进货,有多少买多少,还用我再说多少次!”
陈和一脸不悦,这两日陆续有“突然冒出来”的粮食运抵建康,不过都被他和其他豪商买了大半。
“郎主,这次不一样,好多,好多!”
仆人有些语无伦次,不断重复“好多、好多”,被陈和抽了一巴掌,居然还真就‘清醒’过来。
“郎主!江上来了许多大船,陆续靠岸卸货,卸的都是粮食!”
“卸货的苦力不够用,官府还调来兵卒,帮忙卸货!”
“粮车一辆辆往城里走,就在路边停着,在长干里停着,头尾相连,从东到西,都是粮车...”
“还有小船运粮,走秦淮河过来。”
“那些人...那些兵,就直接在路边卖粮,价格,价格是一斗四十文!”
陈和听到这里,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炸开。
昨晚宵禁前,粮价(均价)是每斗两千文,官府用来平抑物价的粮食,售价是每斗一千文。
而现在,居然只卖四十文。
每斗四十文,才是这时节(正常年景)粮食的正常均价。
官府敢以这个价格卖粮,想来真的手中握有无数粮食,足以把粮价打垮,才敢如此行事。
陈和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慌慌张张出了门,坐上牛车,往长干里而去。
长干里在秦淮河以南,即建康城南,他的私第,在贵人云集的青溪附近,即建康东北位置,要去长干里,有一段路要走。
陈和想直接跑过去,奈何人胖,跑不动,只能耐着性子坐牛车。
牛车正行走间,他听得外面喧嚣,掀开窗帘一看,却是街上也有牛车在“赶路”。
仔细看了看,惊觉是老相识的车。
他们前日还在为香药紧缺而郁闷,现在一大早,不约而同乘车出行,恐怕都是因为收到了消息...
陈和愈发不安起来,牛车继续前进,不知过了多久,停了下来。
陈和估算了一下时间,觉得还没到长干里,正要发作,却听得前方人声鼎沸。
掀开窗帘一看,却见街道已经人满为患。
这里是秦淮河南岸,边淮列肆附近。
无数男女老少从里巷里出来,拿着形形色色的布袋、容器,向前跑去。
前方秦淮河畔,靠泊着长长的船队,每一艘船上,敞开的船舱里,堆满了麻袋。
岸边有大量兵卒在维持秩序,又有皂衣小吏掺杂其间,大量代表着卖粮的招幌竖起,旁边架起人字梯,有兵卒骑坐在人字梯上,拿着纸皮大喇叭不断地喊。
此处是在青溪入秦淮河口附近,那么....
陈和只觉口感舌燥,下了车,跑上前去,听得清楚:“一斗四十文,一斗四十文!管够,排队购买,排队购买!!”
呼喊声中,买粮的百姓在一个个招幌前排起队,又有人奔走相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来,排队购粮。
陈和行走在人群之中,看着一艘艘船边,兵卒们将大量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