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喜是个能人。
最初家里穷得吃不起饭,整天饿肚子。
大家只知地里刨食的时候,他是最早一批跑到新民县求活的京畿乡农。
第一份工,在煤厂做事,十里八乡推销煤炉和蜂窝煤,从伙计干到管事。
王学成都是因为他,才得以走出家乡,考入山河书院。
王小喜攒了钱,买了房,娶了妻,安了家。
他是个不安分的人。
他拿出多年攒下的银钱,拉上煤厂几个管事,大家凑钱开了一家煤厂。
这些年,烧煤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的煤厂规模不大,靠着走乡串镇,勤勤恳恳,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每年都能为他们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比起在老东家当管事的收入,还是高出一截。
攒了几年,他租了铺面,做起了坐商。借着走乡串镇的优势,买卖各种土货,生意还不错。
如今走在街上,大家都称呼他为王老板。
他对这个称呼很满意。
日子很顺。
然而,最近他沉静许久的心又活泛起来。
整日里拿着一份《大周生活秀》反复的看,一有时间就跑三和快递,什么都不干,就听那些人闲聊,聊西域,聊商货。
终于有一天,他拍着大腿对周围的人说道,“我要去一趟西凉。”
“什么?西凉?”
王小喜的媳妇吓坏了。
“当家的,你可不能去啊。”
他媳妇哭天喊地,拦着王小喜,不准他出门。各种理由,各种危险,该说的都说了,却不能改变王小喜的决定。
他媳妇眼看王小喜铁了心,站起来抹了一把眼泪,跑出去找公婆帮忙。
王小喜家里人口多,一听说他要去西凉,全家老少,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侄儿侄女,父母亲人齐齐登门,劝阻他不要去西凉。
“煤厂和铺子的生意一直都不错,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非得折腾。”
“我们小门小户,做点小生意攒点家业不容易。你要去西凉折腾,万一赔了本,这个家就完了啊。”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全家可怎么办啊。”
“我和你爹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你这一去,我和你爹要是有个万一,可如何是好。”
“好好过日子,老大不小,孩子过几年都能娶媳妇了,就别折腾了。”
“去西凉是赚钱,可是也得看有没有命赚这个钱。去西凉做生意的人,哪个不是大商行大家族,还有大靠山。我们家可什么都没有,一点家当,也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家人好说歹说却劝不住铁了心的王小喜。
“这辈子我一定要去一趟西凉。当年我要来新民县,你们也都拦着我,说的话和今天何其相似。结果如何?当年我若是听了你们的话,怕是连媳妇都娶不起。”
“当年和现在不一样。”
“在我眼里都是一样。”
“当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出了门,好歹还能挣口饭吃。现在,一家人日子安安稳稳,有吃有喝,住着水泥房,有煤厂有铺面,没必要再折腾啊!”
“是啊,别折腾了。攒点钱不容易,可不能拿到西凉糟蹋了。”
王小喜不为所动。
“钱是我自己挣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且大家已经分家,我的事情你们管不着。”
“你这个不孝子,你是成心气死我吗?”
眼看劝不住,王老爹祭出孝道大旗。
却依旧无法拦住王小喜。
他是铁了心要走一趟,一如当年铁了心离开家独自闯荡一样。
所有人都放弃了,一家人怒气冲冲离去。
王小喜媳妇气得卷了包袱,带着孩子回娘家,免得两看生厌。
临走时候还不忘说,“铺子里的钱你不准动,那是用来进货的钱。你要是把钱都拿走了,这生意可没法做。”
南北土货买卖,绝大部分都是现过现,现钱交易。
王小喜也硬气,“我不会动铺子里一文钱。”
他找到煤厂的合伙人,希望大家一起集资拿货走一趟西凉。
然而,别人没他这样的闯劲。
“一大把年纪,老老实实守着这点家业,别折腾了。”
这是合伙人劝他的话,和家人劝他的话何其相似。
王小喜不服输,他回到老东家寻找机会。又去商会寻找机会。
零零碎碎,凑了一点钱,可是离着他的目标还有老远的距离。
路上,他遇见了王学成。
王学成一直记得王小喜对他的恩情,对他的照顾。
当年,初来新民县,若非王小喜帮他安顿下来,他得走不少弯路。
后来他买了房子,家里人闹着分房产,也是王小喜帮他摆平了家里人。
得知王小喜的想法和难处,王学成说道:“我手头上没钱,不过我朋友有钱。走,我带你去见他。你把你的想法和他说说,要是能打动他,资金问题全解决了。”
王学成带着王小喜去找严辞。
在王学成熟悉的人里面,严辞就是最有钱的那一个。
听了王小喜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