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4. 第35章
设置

第35章(1 / 7)


第 35 章 035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陈云州还将玉米 、 土豆各备了一份 , 随信一起送去京城 。

至于红薯 , 杨柏川已经送了 。

在信中 , 陈云州详细写了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 、 生长环境 , 种植方法等 。 至于西红柿和辣椒 , 陈云州没送 , 新鲜的蔬果太远了没法送去 , 送种子又没法立即得到验证 。

而且辣椒的辛辣味 , 第一次吃的人往往不习惯 。 若是将那些王公贵族辣出个好歹反倒麻烦 。

左右这两种蔬菜无伤大雅 , 只是改善口味 , 逐渐在民间传开即可 , 京城的贵族者爷们晚点尝鲜也无妨 。

陈云州重点推广的是玉米和土豆 、 红薯 。

今年百草坡共种植了两亩半玉米 , 收了两干一百多斤玉米 , 算下来亩产超过八百斤 。

五斤种子产出两干余斤的粮食 , 种收比高达一比四百 , 放在现代肯定是要亏本的 , 可放在古代 , 这绝对是逆天的种收比 。

郑深捧着金黄的玉米粒 , 双手颤抖 :“ 这么多 ! “

陈云州以前说这些作物高产 , 他以为也就三五百斤顶天了 , 哪晓得一亩地竟然有八百多斤 。

若是全县百姓都种上玉米 , 何愁填不饱肚子 。

其实这远不是玉米的极限 , 陈云州笑着说 :“ 如果施肥足够 , 产量还能增长一些 。

不然为何华夏封建时代几年前 , 人口最高峰始终维持在几干万 , 直到大清 , 人口暴涨 , 短短两百年 , 人口就由几干万增加到了几个亿 。

从外引进的玉米 、 红薯 、 土豆这类高产又极适应恶劣生长环境的农作物是大功臣之一 。

较之水稻和小麦 , 玉米 、 土豆更适合北方和贫病的地区种植 , 而且产量更高 ,

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 这相当于是提高了土地承载的人口上限 。

陈云州记得考爷子经常跟他念叨 , 以前穷的时候 , 吃不上大米白面 , 家家户户天天喝的就是玉米糊糊 , 红薯汤 , 以至于有些人吃得反胃 ,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 , 他们就再也不愿碰这些食物 。

郑深小心翼翼地放下玉米 , 激动地说 :“ 大人放心 , 仅凭这几种作物 , 朝廷就一定会重重嘉奖大人 。“

陈云州笑了笑 。

他不是那么在意嘉不嘉奖 , 他只希望朝廷给力点 , 给他扬名 , 这样他才能早点攒齐一百万拥护值 。

陈云州和杨柏川的这些动作不小 , 瞒不住人 。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项明的耳中 。

齐项明并未放弃复仇计划 , 他只是蛟伏了起来 , 在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

可等了大半年 , 非但没寻到合适的机会 , 反而看到陈云州将庐阳治理得井井有条 , 不过大半年的时间 , 庐阳县就大变样 , 若是吏部考核 , 陈云州一定名列前茅 , 而且甩其他地方官员一大截 。

这样的佳绩 , 高升是迟早的事 。

杨柏川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点 , 所以才会趁着文玉龙上书的时机 , 跟着上奏 ,

给陈云州请功 。

给陈云州请功 , 其实就相当于给他自己请功 。

毕竟杨柏川是陈云州的上级 , 庐阳的成绩也会算入庆川府中 。

陈云州升官发财 , 杨柏川的好处也少不了 。

若真让他们俩这次的计划得逞 , 以后想要扳倒这二人就难了 。

齐项明背着手 , 眉头紧坤 , 问管家 :“ 京城那边还没消息吗 ?“

正所谓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意识到陈云州的难缠之后 , 齐项明就派了人不远千里去京城打探陈云州的消息 , 寻找他的弱点 、 软肋和敌人 , 看看是否有利用的空间 , 借力打力 , 除了陈云州 。

陈云州一个新科状元被发配到他们这偏远的地方 , 肯定在京中得罪了贵人 。

管家轻轻摇头 , 心里苦涩得很 , 大人已经问过三次了 。

“ 小的这就派人去催催 。“

齐项明深吸了一口气 : “ 不急 , 派人也无用 , 再等等 。“

庐阳距京城有两十多里 , 一来一回 , 最快也得两三个月 , 派人去催也无用 。

好在五天后 , 总算有了好消息传回来 。

管家欣喜地说信送到了齐项明手中 :“ 考爷 , 路上耽搁了一阵 , 所以迟了些 。

齐项明摆手 , 拿起信打开快速浏览了一遍 , 看完后他嘴角不受控制地扩大 , 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夸张 , 最后直接变成了仰天大笑 。

管家惊讶地望着他 :“ 老爷 , 可是信上有好消息 ?“

齐项明将信丢给他 :“ 你自己看吧 。“

管家连忙接过信从头到尾阅读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