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爸开始在镇上摆摊,家里的事儿就交给了李家老俩口。
要说现在家里干的活儿,主要就剩下做饭了!
三兄妹都在上学,连最小的李贰都上了一年级。中午三个要回家吃饭,没人做饭不成,这个艰巨任务就交给李奶奶了。
另外喂鸡喂猪这些小活儿,鸡鸭喂起来不费事,主要还是两头猪。
早上李壮两口子走之前先喂一顿,中午李奶奶喂一顿。
猪食俩口子事先给拌好放在猪食槽里,到点儿李奶奶把猪从猪圈放出来,吃完把猪撵回圈里就可以。也不费什么事儿。
下午俩口子就回来了,所以除了李爸两口子比以前忙累之外,其他的倒也没太大变化。
中午家里人吃的也简单,不是面条就是米饭。也没太多花样,对于李奶奶来说也不难。
米饭就炒个下饭菜,面条更简单,炒个卤子,白水煮面浇在上面即可。
而李壮两口子,则是专心在镇上做小摊贩。
置办好家什,在镇上农贸市场里租了一个摊位,这活儿就开张了。
两口子都是半下午就早早回来了,然后就到处去寻摸蚌壳、螺丝的。
到家之后就开始剥壳、清洗,切片,准备调料,等着第二天拿到镇上去卖。
现在天气冷,倒也不用担心蚌肉变质、发臭。不然这年头没个冰箱,还真不好说。
现在出货量也不大,自家去摸一些就足够了。
听说李家在镇上摆摊,村里人还羡慕了一阵子。
不是没人动过同样的脑筋,但是看李壮两口子挺辛苦,起早贪黑,天天要去摸蚌壳、螺丝,回家再清洗,第二天再赶到镇上,一刻不得闲的。
关键这费的功夫,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这做了再卖不出去,不糟践钱嘛!
挣钱多不容易,好容易吃了几天饱饭,万一赔本了,这不亏到姥姥家了!
农家人不怕辛苦,就怕费了老大功夫,到头来却没挣到钱,不瞎耽误工夫么。
不是没人泛酸说怪话,但是李壮两口子也不是那种性情绵软、好拿捏的。
再加上两口子有意无意叫苦、吐露一天下来就挣个辛苦钱,累得贼死不过为了孩子不得不咬着牙干,各种吐槽,渐渐也就没人关注。
到最后就剩下嘴上羡慕了,私下里怎么编排李壮两口子那就没人知道了。
笑话的也有,说他们俩口子不好好种地,不务正业的,到时候别庄稼没种好,钱也没挣到,两头落空那就好看了!
不过这些怪话、酸话都是私下里说说,自然不会当着李壮两口子的面儿。
村人除了看李壮两口子就挣个辛苦钱,还有固有的保守观念,抹不开面儿、觉得做小生意有点丢人,是以大部分只是妒羡却没一个付诸行动。
这会儿人的观念,除了工人还有吃皇粮的郭嘉干部是人上人外,倒买倒卖这种的小商贩,在人们眼里还是不务正业,多少有点看不起的意思。
这些杂七杂八的是非,李壮两口子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他们乐得没人和他们竞争,闷声发财不好嘛。
现在看李壮两口子虽然干的热火朝天的,但也没人相信俩口子能挣多少,不就是个辛苦钱么。
等李少云他们考完期末试,没公布成绩就放了假,李爸两口子已经干了大半个月快一个月了。
这天晚上李爸抽了个空,想总结一下自己干了这么久的成绩。
抛去工本费,人工费自然就不说了,都是自己人,也没雇人,算下来这大半个月居然挣了小两百块!
算账的时候全家人都在,包括李家爷奶老俩口。
李达和李贰也在旁边看着,李达并不避讳让俩儿子旁观,主要也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金钱意识。
他知道两小子虽然淘了些——主要是大儿子,小儿子还是很乖的,知道在外面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点经过无数次验证的。
女儿那更不用说。
李达是看到父母辛苦的,但和弟弟一样,对金钱还没什么概念,对于家里挣钱觉得挺好,如果自己想买点什么的话,爸妈也更痛快。其他的,他还真想不到,也不知道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话说他再懂事,也不过才十来岁的小屁孩。
李少云则是对这挣钱速度有点失望。
她看着桌子上那一堆毛票,最大的是五元、十元面额的,“爸爸,这算是挣钱了吧?怎么才这么点?”
她一时还没从后世的观念里转变过来,只觉得这忙活这么长时间,才挣这么点钱,貌似得不偿失。
李壮失笑,摇头,“乖女儿你这胃口不小!咱家一年下来才多少钱?你还嫌少?!”
李少云赧然,她只是想到后世物价涨的那个离谱,就算是钟点工,一天的工钱估计也不止这点,却一时忘记这年代的物价。
李家爷奶两个倒是很意外,没想到卖小炒这玩意儿还挺来钱。
瞬间觉得这些日子的忙累值得,“看来这还真值得长期干下去啊!”
李爷爷看着儿子,“趁着镇上现在没多少人干这个,你这个是独一家,可得好好做!这一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