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你不嫌他少是吧!”
二狗顺手就把他的荷包抢了过去,“嫌什么嫌,咱们三个谁跟谁呀,你不是挺会算账得么,咱们现在把账先计着,到时候按照赚得钱,你再给咱们分红啥样。”
大牛双眼一亮,可又不好意思地喃喃道:“可我连一两银子都没。”
“这次没有,下次就有了。”
宁桃也不敢说一定赚钱,但是肯定亏不了就是了。
二狗走后,大牛还真把账给记上了。
二狗这次从家里拿了五两,宁桃这里也是五两,大牛自个儿有一两。
统共是十一两。
大牛还专门做了个账本,工工整整的放在那里。
二狗去进货的时日,不用宁桃吩咐,他都天天脚不粘地往街上跑。
每逢集市跑得更快。
二狗回来那天,他已经记了满满一个小本本了,全是在本地卖得好,且需求量还不错的物品。
正月二十五这一日,宁桃刚上了一节课。
大牛就鬼鬼祟祟的在外头一直探脑袋,出去一问,好么是二狗回来了。
大牛搓着手道:“我去二狗那里帮忙了,午饭我让东桂帮忙打一下。”
宁桃应了一声,又回教室学习去了。
他原以为大牛得到晚上才能回来,不料中午一出教室,就瞧见大牛已经帮忙打好饭了,激动的满脸通红,一把抓住他道:“二毛,二毛,咱们的货全卖出去了!”
“全卖了?”
宁桃有点懵,不是今天才下船吗?
怎么就卖完了?
大牛让他一边吃一边把事情给简单说了一遍。
二狗舅舅这次去进的货是一批白糖。
这玩意在这年头特别的金贵,二狗想了想也跟着进了一批。
所以他们的十一两银子,根本没进多少货,在船上时,刚才有一家客人是做酒楼生意的,索性直接给买走了。
宁桃恍然。
这是走了狗屎运了。
所以,二狗一倒手,净赚了二两银子。
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他舅舅见着手里没货了,不能白跑一趟不是,这又折回去进了些别的小玩意儿,但是二狗没跟进。
反而是就这么安安稳稳的回来了。
想着跟宁桃和大牛商量商量,再做决定。
宁桃自己也没做过生意,除了大牛最近做的调查之外,他真没啥好说的。
宁林道:“我听大舅舅说,他打算买个山头,让人种上桑树找人养蚕呢。”
夏朝现在也准备跟前朝一样,开始走什么丝绸之路,听说茶叶、丝绸、瓷器一直在外邦很受欢迎。
前朝因为战乱断了一段时间。
至今都未曾再通行。
去年年底的时候,朝里有人提出来,不如重整丝绸之路。
凉王的宝藏一事,差点引起夏朝和姜、赵两国的斗争。
若真是打起来,凉王那点东西支撑不了多少时间。
王家又一直以染布为生,先前二老爷在京都发展的还算不错,大老爷在杨柳县虽然不及京都,但是也有自己的染坊。
宁少源前头得到消息,就让宁少海给捎了回来。
看看王大老爷有没有兴趣。
王大老爷知道宁少源既然跟他提了这事,以后肯定会帮忙的,所以当即立断,就着手买山种桑的事了。
宁桃有点懵,“就咱们那十几两银子,跟风不太好吧。”
宁林黑线,“我是想说,你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这路若是通了,定不比海运差,到时候你们盘点什么外邦的新鲜玩意,定能卖得好。”
宁林道:“算了吧,要真想卖得好,那就得去京都。”
在他们这种小地方,一年卖出个两三件怕是都顶天了。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他们还是想点实际的吧。
大牛往嘴里塞了大半碗的米饭,这才幽幽道:“算了,还是倒卖个小玩意,赚点零花钱吧。”
宁桃觉得也是。
其实二狗这一个来回,并没有赚多少银子。
听着二两好听,实际上,除了船费、吃住等等,也就一两银子。
但也的确比在家种地的好。
最主要的是长了见识。
二月初,二狗又随着他舅舅去收山货去了。
这次没有走太远,就在附近的几个县。
宁林他们也进入了县试的考场。
连考五场,每天一场。
宁桃在县学的课也停了,不过可能是宁少源给教谕写过信。
就算大家都在考试,整个县学也都放假了,宁桃也没放,反而是跟着先生从早读到晚。
这次除了宁桃和王大之外,宁林和王家剩下的三只全进了考场。
每天回来,宁林都会本场考试的题目写出来,让宁桃跟着做一遍,而自己则是把自己的答案再写一份出来。
交给先生帮忙看看。
最后一场的四书五经部分,宁桃就没写。
他现在的学习进度还没到那个程度,不过防碍他看看试题。
王大也跟着扫过两遍题。
“今年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