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从大宋钱庄抽调一些上了年纪的掌柜入朝,上了年纪的掌柜入朝,在朝的官员就算看不起他们,却也不好羞辱他们,他们也能面前在朝中扎根。再将资事院内一些年轻的官员放到大宋钱庄去学习。
双管齐下的话,无需八九年,朝廷也能得到适用的官员。”
赵祯思量了一下寇季的话,点着头道:“还是四哥想的周到,那就照着四哥说的办。”
范仲淹拱手,“喏……”
范仲淹奏完了事情以后,杨文广拱手道:“臣奏请削减地方兵马数量……”
赵祯和寇季齐齐一愣。
寇季疑问道:“眼下朝廷正值改制的关键时刻,各地方还需要兵马弹压,削减地方兵马数量,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赵祯和寇季改制,是将刀架在了所有人脖子上,逼迫所有人听他们的。
如今改制的事情还没有彻底贯彻落实下去,就将刀取走一些的话,会失去很大的威慑力。
一些心怀叵测,或者利益受到侵犯的人,一定会借机闹事。
改制如今已经走过了最激烈的阶段,往后就是循序渐进的将所有制度落实,将所有制度彻底的融入到大宋方方面面。
不需要再大规模的动刀子杀人。
若是因为削减了地方兵马,导致一些心怀叵测的人闹事,逼得朝廷动刀子的话,反倒是不美。
杨文广一脸郑重的对寇季和赵祯拱手道:“如今我大宋有近三十六个府,每府有地方兵马三万,各府加起来有地方兵马百万余。
禁军数量也达到了九十余万。
两百多万兵马每年的耗费,多达五千多万贯。
比官家登基之初的时候还要多出一千万贯。
禁军乃是国之重器,不用多说。
每一支都担当着重任。
但是地方兵马数量庞大,用处却不多。
臣仔细核查过兵司以往调动地方兵马的调令,发现地方兵马的调动规模,一直处在三成左右。
所以臣以为,剩下了七成当裁撤。
如此一来,每年能为朝廷省下足足一千三百万贯的钱粮。”
赵祯思量着杨文广的话没有言语。
寇季对杨文广道:“你所讲的弊端,我和官家自然看得到。但如今无论是边地的维护,还是弹压地方豪强,都离不开地方兵马。
你说地方兵马的调动一直处在三成左右,但事实上剩下的七成,一直担任着震慑所有人的重责。
他们无需调动,只需要稳稳的坐镇在地方,就足以让一些地方上的宵小之辈不敢轻举妄动。
自太祖立国以后,民间揭竿而起者众多,占山为王者更是数不胜数。
自从朝廷加强了地方兵马的数量,并且让他们分驻各地以后。
民间揭竿而起者,几乎绝迹。
占山为王者也被清理了一个干净。
百姓们不用再担心强人打家劫舍。
旅客、商人、乃至于设在荒郊野外的驿站,也不用担心再蒙难。
由此可见,地方兵马坐镇地方的好处。”
杨文广正色道:“地方兵马坐镇地方的好处,下官自然知道。可地方七成兵马久久不动,长此以往,恐怕又会沦落成昔日的厢军。
所以与其留着他们在营中耗费光阴,不如放他们还乡去娶妻生子,照顾农桑。”
寇季沉吟着道:“那震慑地方的重责,交给谁?”
杨文广毫不犹豫的道:“禁军!朝廷在革新兵制的时候,曾经定下服役制,年满五旬,或者服役时间超过十年的,皆可放其归乡。
此前朝中尚有战事,新兵也没有养成,所以迟迟没有实施。
如今新兵已经初见峥嵘,也逐渐补入到了各禁军当中。
大宋四方也没有战事,正是他们回乡的好时候。”
杨文广说到此处,对寇季和赵祯拱手道:“不瞒官家和总理大臣,近些年,各禁军中均有奏报入京,直言军中一些年长的老卒,以及一些思乡的老卒,频频奏请脱籍。
北地那些家眷在身边的将士还好,东、南、西三方的禁军,可以说是思乡心切。
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势。”
赵祯和寇季齐齐一愣。
许久以后,寇季苦笑了一声,“此事算是朝廷的错,是朝廷在革新军制的时候给他们许了诺。如今人家要求朝廷兑现诺言,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不给人希望,人家就不会盯着此事。
给了人家希望,却不兑现,人家自然生怨。”
依照大宋以前的兵制,入了军籍,终身都是军籍,死都要死在军营当中。
寇季和赵祯为了避免出现满营白发兵的悲剧,所以规定了服役年限,给了将士们一个希望。
如今四海靖平,人家让朝廷兑现他们的希望,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天生的杀才以外,没几个人喜欢当一辈子兵。
卸甲归田、荣归故里,是每一个将士们心中最向往的事情。
如今人家用性命帮大宋拼出了一个偌大的疆土,得了功勋,也得了无数赏赐,自然该回乡歇息了。
甚至一些得了官、得了爵的将士,也有归隐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