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和王曾二人虽然心中愕然,但却坐得住。
他们在宦海沉浮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
他们自信寇季说多少,他们都记得住。
曹玮等人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但是碍于脸面,没有去讨要纸张记录。
寇季将所有人的神情收入眼底以后,笑眯眯的道:“我大宋兵制过于繁杂,所以才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我跟枢密院的诸多同僚,以及官家商议过后,决定去繁存简。
首先是各部番号。
我大宋兵马番号过于繁杂,导致许多人记都记不全,从而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所以我跟官家商议以后,觉得,可以将大宋兵马的番号精简一番。
经过精简以后,大宋禁军,不再用之前的番号,改用新的番号。
分别是四镇、四永、两虎、两塞。
四镇,分别是镇东、镇南、镇北、镇西。
四永,分别是永安、永平、永定、永兴。
两虎,分别为虎贲、虎威。
两塞,分别是静塞、保塞。
以上番号,皆属禁军番号。
兵额皆是五万之数。
总计六十万兵马。
分别镇守在我大宋的东南西北四方边陲。
其中镇东、镇南,皆为水军。
镇北、虎贲,坐镇北方。
镇西、虎威,坐镇西方。
静塞、保塞,坐镇宋辽边陲。
安、平、定、兴四军,分别镇守西宁、太原、博州、邕州四地。
除了以上六十万禁军外,另有三支禁军坐镇汴京城。
分别是御龙卫、天武、捧日。
其中御龙卫,兵额满额为一万人。
天武、捧日,兵额满额各五万。
为防止御龙卫、天武、捧日长期居于汴京城,属于训练,难以拱卫皇城。
每三年,从各禁军中抽调一万精兵,补入御龙卫,原御龙卫一万兵马,分派往诸军,补足空额。
每十年,从各禁军中抽调十万精兵,补入天武、捧日两军,原天武、捧日两军的兵马,分别派往诸军,补足空额。
此举,就是为了确保,无论何时,汴京城的驻军,还有各地的镇军,都保有过硬的战力。”
说到此处,寇季顿了一下。
种世衡已经不顾及颜面,吩咐着站在身边的宦官,去帮自己拿纸笔。
寇季简单的一席话,给出的信息量,却已经超过了此前所有说的话。
种世衡的脑袋倒是能记住,但寇季所说的兵制,已经完全打破了大宋固有的兵制,他脑子里固有的知识,以及不足以让他去分辨其中的合理性。
他必须写下来,逐条逐句的去仔细分析。
然后之后讨论的时候,才有话讲。
有人或许觉得,寇季明明讲的很简单,为何种世衡会觉得信息量大呢?
那是因为寇季所说出的一切,是建立在已有的大宋兵马制度之上的。
新番号,新的兵马配备,其中牵扯到的武将调遣、兵马调遣,以及兵马部署,都需要考虑进去。
更重要的是,在寇季提出的新兵制,只整合了七十一万禁军,还有更多的禁军没有整合进去,这些禁军将士如何安置,也是一个大问题。
吕夷简、王曾等人,一个个皱着眉头在暗自思量。
他们在逐条逐句的分析寇季的话,脑子在快速的转动着,但他们没有插嘴的意思。
寇季顿了顿以后,继续道:“在禁军重新编排以后,三衙和枢密院,将合为一处,以后没有三衙,只有枢密院。
枢密院掌管调兵,也掌管遣将。”‘
寇季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除了赵祯,其他人眉头几乎皱成了一个川字。
大宋立国之初,之所以分别设立了三衙和枢密院,分别掌兵掌将,就是害怕兵将调遣之权,落在一个人手里。
如今寇季将兵将调遣之权,全部纳入了枢密院,他们自然感觉到不舒服。
寇季一边打量着众人,一边继续道:“以后枢密院只掌管禁军。”
吕夷简等人闻言,一脸茫然,不明白寇季这话里的意思。
寇季又道:“枢密院在接管了三衙以后,会收缴所有虎符。非战时,禁军调遣,必须通过枢密院兵印。枢密院兵印,一印二分,官家掌一半,枢密使掌一半。
若是需要调兵遣将,需二印合一,加盖调兵文书,才能调遣。
战时,禁军调遣,官家自会下发各级虎符。”
吕夷简等人一个个瞪大眼。
寇季此举最终的结果就是,赵祯真真正正的拿到了天下兵权,同时赵祯和枢密院共掌兵权。
如今的枢密使是寇季,就是说赵祯和寇季二人会共掌兵权。
二人如今在干什么?
革新!
以后会干什么?
彻底将大宋革新!
如今二人在革新兵制的时候,牢牢的将兵权抓在手里,其目的是什么?
吕夷简等人心知肚明。
他们在为之后的革新准备力量。
吕夷简等人几乎可以肯定,赵祯和寇季在此后的商讨中,在其他兵制方面,一定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