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梁式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看来还是要再拼一点。
龚诚也很惭愧,他的PPT就是炫技,而晏如的PPT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方案却都是真材实料。
说到第三个方案时,晏如的声音微微提高,这是目前为止他们组最满意的材料:“第三个是包覆型金属纳米软磁材料,矫顽力小,饱和磁感应强度高。我记得释压系统有一个方案是考虑用复合磁缓冲结构来承应人体共振频率。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的话,那这种材料就很理想了,磁导率高而且响应灵敏。”
季知行看了看手里晏如提交的材料,上面写明了矫顽力和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数值区间。他回想了一下复合磁缓冲结构的参数,说道:
“这个材料可以继续研究,最好能将矫顽力控制在60Oe以下,饱和磁感应强度提升到500emu/g以上,还有剩磁一定要控制在20emu/g以内,这关系到氧化率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耐用度。”
龚诚听着越发地自愧弗如,季知行对于复杂的化学材料都能随口提出技术标准,对于工程设计怎么可能没有涉猎呢?亏他刚才还自大地觉得他可能看不懂结构图呢……
晏如在纸上记下季知行提到的几个标准,却又不由得皱眉,该怎么调整呢?
她们是将可溶性淀粉与金属醋酸盐溶液均匀混合、烘干后在N2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的,试过各种配比,当下的结构与性质已经是最优极限了。
季知行看她没有头绪的样子,想起上周看过的书,提示道:“你看一下《微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这本书,我记得里面提到了一种溶剂热法,用这种方法制备的Co微纳米金属软磁颗粒多了一层有机物包裹,合成的颗粒粒径能稳定在5μm左右。溶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都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晏如茅塞顿开:“这本书学校图书馆有吗?”如果没有的话,她得尽快下订单。
“有。”季知行随口说道,“在3楼,化学类第四排书架最上面那层,那层还有一本《无机化学的热稳定性》,你可以一起看看。”
社员们不由得都微微侧目,季知行这是看过多少书籍文献啊,而且记忆力也太好了吧,哪本书在书架的什么位置都这么了如指掌!
龚诚在心里泪流满面,这才是真正的专业啊!不是故弄玄虚搞什么动来动去的立体制图,而是对项目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提示意见。
“硬质”小组的易戥也上前总结了本周的得失,不过他们组暂时没有找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最后,轮到释压系统小组。这组有四个人,本周轮到简西代表小组发言。
简西抹了把汗,打开PPT,又抹了把汗。
大家发出善意的笑声,简西这是第一次发言,有点紧张吧。
简西憨笑了一下,开始总结:“这周我们设计了一种调节组件,由转动轴、第一卷簧、第二卷簧、齿形件、螺栓连接口组成……”
季知行边听边点头,这个部分其实就是根据他们的项目理论设计组件,不断将表达效果试到最优就可以了。零部件之间的耦合很复杂,但方向是明确的,足够细心耐心就不难。
但是简西最后指出了他们组本周遇到的问题:“这种组件单独运行是没问题的,但是配合模拟软件中的释压系统,总会出现80-90秒的迟滞。”
“迟滞度那么严重?”季知行有点惊讶。
迟滞度反映到用户感受上,就是零重力效果极度迟钝。从坐到椅子上开始,得等整整80-90秒才能感受到零重力效果。
而且一般人坐在椅子上,不可能一直维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略一调整坐姿甚至只是重心略有变化,又得等整整80-90秒,这种体验感肯定非常糟糕。
就像手机APP与电脑软件,响应速度超过2秒,就足以让大部分用户不满、焦灼甚至暴躁了。所以近几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努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以优化用户体验。
按照他们当初设计并且运行流畅的模拟系统,零重力效果应该是即时而迅速的。如果不能做到这点的话,那么产品相当于是失败的。
季知行看向林朗,林朗点了点头。他知道林朗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掉链子,但做起正事来还是很认真的。而且经过竞赛前后长时间的深度学习,林朗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所以,在林朗开口求助前,季知行还是决定先不插手,让林朗自己领导释压小组去解决问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材料组已经实验出了几个具体可行的粗略方案,释压小组也按照第一阶段模拟出来的几种可能性设计出了相应的组件,但仍然没有哪种组件能完全解决迟滞问题,最优解也只能将迟滞度缩小到65秒。
林朗急得头秃,请季知行介入他们小组的研究。
季知行从头到尾梳理了释压小组设计的所有组件,仍然没有发现问题在哪里,只好在局部继续尝试优化。
“下导向柱底部这里的导轨设置阻尼齿条,同时沿导轨固定与之相啮合的阻尼齿轮……”季知行说着自己动手调整,调整好后接入电磁单元,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