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的「朝鲜国世宗」向西北和东北开疆拓土,利用大明势力撤退后的真空,驱逐了盘踞半岛北部的女直人,把朝鲜国疆域推进到了鸭绿江图们江一线。
在这种民族膨胀心态下,又看到大明遭受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巨大挫折,朝鲜国世宗才敢于糊弄欺骗大明使臣,将迎诏的五叩三拜大礼改成了鞠躬礼。
不得不说,这种行为实在太符合林泰来对半岛人性的认知了,一点都不「意外」。
林经略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听着崔五魁讲解:「而后朝鲜国君臣上下就一口咬定以鞠躬礼为旧制,与大明争执了八十多年。
再后来直到嘉靖朝,才又由鞠躬礼改回了最隆重的五拜三叩礼,并一直奉行至今!」
此时崔五魁越说越气愤,「却没想到,朝鲜国这次居然又想偷偷改成鞠躬礼,实在叫人难以理解!
在我看来,这分明是朝鲜国君臣看不起经略,觉得经略你年少好欺哄!」
林泰来突然开口:「欺天了!并非欺我!」崔五魁连忙道:「是!是!」
林泰来又吩咐道:「你将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叫过来!」
崔五魁奉命而去,去喊远接使赵敬高过来。
正当这时,红光满面的李如松笑着走进幕府大堂,很不见外的叫道:「你来得真迟!」
林泰来和李如松提前约定好了,今天先见个面。
上章讲过将官拜见帅臣的礼节,要先穿甲胄拜见,然后再换常服。
但李如松现在只身穿常服,溜达着走进了经略幕府大堂。
林经略瞥着李如松,这老哥看起来又飘了啊,又变身为李大将了。
历史上的李如松在帅臣面前,似乎始终就是这种尿性。
在宣府时,要与巡抚平起平坐;在宁夏时,让总督靠边站;在辽东朝鲜时,对经略也不行卑礼。
难怪历史上李如松最终下场那麽莫名其妙,堂堂一个大总兵在一场常见治安战里,稀里糊涂陷入埋伏挂了,然后也没什麽人认真追查。
林泰来并不是阴谋论爱好者,但看到李如松的结局,真不信这里面没点事。
李如松并不知道林老弟心里想什麽,大大咧咧的自行找了个椅子,侧对主位而坐。
大家都知道,下级拜见上级是站南面北,在赏座之前要先面对面回话,没有直接侧坐的道理
林经略和蔼可亲的对李大将说:「你且等等,我先跟朝鲜国使节说几句话。」
「我这边不急!我也看看朝鲜国使节怎麽说。」李如松答道。
不多时,崔五魁带着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走了进来。
林泰来停止了与李如松的寒暄,对赵敬高冷冷的质问道:
「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颁布《洪武礼制》,要求藩王行五拜三叩头,为何贵国这次胆敢擅改礼制?」
赵敬高不慌不忙的拿出一本书并呈交上来,林泰来看了看,书名叫《藩国仪注》。
然后赵敬高振振有词的解释说:「《藩国仪注》同样是高皇帝颁布,自从高皇帝颁此书来我国,我国便遵此礼。
在《藩国仪注》中,并无五拜三叩之礼之要求,故而我国遵守有何不可?」
崔五魁在旁边怒斥道:「但是《藩国仪注》中,同样也没有提到要行鞠躬礼!」
赵敬高再次辩解说:「我国敬天子之命,不敢站立迎诏,所以为表恭敬,才增设了鞠躬之礼。」
坐在旁边看热闹的李如松迷惑不已,朝鲜国这帮君臣都失心疯了吗?
现在都什麽时候了,距离亡国灭种就差一口气,还敢在这里跟大明矫情礼节问题呢?
迎诏不应该就是五拜三叩大礼吗?只想鞠躬礼是几个意思?
林泰来心里有所猜测,可能有两方面缘故。
一是当今朝鲜国的内部党争也十分剧烈,甚至比大明还激烈。
先前有东人党和西人党,然后东人党又分裂出南人党和北人党,斗得一塌糊涂。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出现什麽奇葩也不奇怪。
二是朝鲜国君臣发自内心的担忧,大明会藉此机会吞并朝鲜国。
所以在礼仪问题上抬高自身,妄图表达出「强硬」和「尊严」,有点色厉内荏的意思。
崔五魁还在愤怒的与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争执,「你所拿的《藩国仪注》乃是高皇帝时所定,而后历代已经有所更改!」
赵敬高辩驳道:「我国只收到过高皇帝颁发的《藩国仪注》,也只尊此为旧制行之!」
而后大概觉得崔五魁只是一个小人物,没必要对崔五魁浪费口水,所以赵敬高又转向林泰来,语气坚定的说:
「《藩国仪注》本无规定迎诏细礼,还是当年我国世宗大王认为立迎不妥,主动添设鞠躬之礼,以此优待大明上邦!
在此告诫经略,要明察我国之苦心,体谅邦交之不易,勿要做节外生枝之事。」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林泰来只觉得赵敬高吵闹。所以他抬头朝着门外喝道:「刀斧手何在?」
右护法张武带着几条大汉,出现在门外候命。
林泰来指着赵敬高,很烦躁的下令道:「把这蠢逼推出辕门,斩首!」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