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表示自己的气度,就吩咐给了些钱粮让他们去找北元。 张昶一是委托这些官员调查自己在大漠的儿子是否还活着,二来写了封奏章,请他们帮忙传给北元皇帝。 朱元璋从未放松过对这些蒙元臣子的监视,那个时候虽还未有锦衣卫,但已然有了原班人马的雏形。 奏章也自然被截获。 在奏章上,有一句是真正的伤了朱元璋的心。 那便是写着: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这是张昶自诩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向北元表达自己的忠诚。 不过张昶并非关羽,朱元璋也不是曹操。 在截获了这奏章后,朱元璋当即就下令将其碎尸万段,而后掷于水中喂鱼。 除了张昶,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才,在中原易主,大明建立后,纷纷自杀以全忠义。 这似乎有些奇怪。 说好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呢?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 对于很多文人,世家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汉族的概念,而是只在乎自己的阶级。 在他们看来,忠君就是忠于给自己阶级的君主。 如果君主无了,自然就是国破家亡。 蒙元是少数蒙古人统治大多数汉人,本身蒙古人就是个游牧民族,占据了偌大的中原后,也没有形成很完善的制度,因此管理松散。 这就让下属阶级的地主,豪绅,有极大的自主权力。 对于很多知县,地主来说,他们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不管怎么去鱼肉百姓,上边也不会说来查他们贪腐的问题。 蒙元近百年,许多捆绑的利益集团出现,从上到下,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 这是所有世家,地主,豪绅,在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得到过的优越感,还有那令人贪恋的权力。 真正的做到了生杀予夺,底层百姓完全不可能有伸冤的去处。 只要完成了最基础的蒙元朝廷安排的赋税,那么你在当地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蒙元朝廷根本不会管。 这是地主们当家做主的时代。 可以想象,原本大家都跟着蒙古贵族们欺行霸市,鱼肉百姓,作威作福,无所顾忌。 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了个叫朱元璋的,还是个乞儿出身。 带着一帮子流民搞起义,要推翻蒙古朝廷,打破这难得的岁月静好。 这哪里会有地主愿意,这必须要镇压,狠狠的镇压。 元末的时候,其实对各路起义军打击最激烈,最血腥的,并非是蒙古朝廷,反而是各地的地主豪绅,汉人官员。 这些人自发组织钱粮,兵力,对抗起义军,比之那些蒙古老爷,可要上心多了。 这种行为,就跟后世满清入关后差不多。 拥护游牧民族一统中原的,不管是蒙元时期,亦或是满清时期,都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地主豪绅阶级。 其实这也跟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儒家思想里,只有小忠,而无大义。 什么民族大义,哪有自己的利益香。 任何朝代的士大夫,从来不在乎君主对百姓怎么样,好或不好,他们在乎的,只有君主对自己多大的权力。 宋濂为朱元璋起草的《谕中原檄》。 文中言到:“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然而历史上,明朝跟清朝的国祚,基本上都是二百七十六年,即便是有些计算相差,也不过是十年左右的偏差。 事实上,清朝入主中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跟蒙元一样的入侵者。 他们也从不认为是自己覆灭了明朝。 因为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他们到中原,是顺从民意,拨乱反正。 这话是有些扯淡了,不过能够统治中原这般久,也是因为清朝的制度,几乎完全在承袭明朝的制度。 乾隆也好,康熙也罢,他们作为君主的所作所为,跟游牧民族的特性完全相反,而是积极融入到汉文化之中来,学着跟历朝历代的汉人皇帝一样去爱惜子民。 譬如摊丁入亩,惩治贪腐,修建河道等等。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把百姓作牛羊,自己为主人。 满清入主后,那是把自己当汉人。 实际上就封建王朝的角度上来看,清朝皇帝跟其他朝代的皇帝干的事情,基本上都差不多。 尤其是制度上,更是可以看作明朝的延续。 满清末期的腐败与明朝末期的腐败,大概就是半斤对八两。 当然,从朱英这里开始,明朝就要发生极大的变化了。 游牧民族的事情,会在朱英的手里,彻底的终结。 路上,基本上恢复了的朱元璋对朱英说道:“这定海舰是快,也好,就是限制太大了。” “若是没有了石炭,那蒸汽机就动不了,跟其他的船舰亦无太大的区别。” “船舱里也就仅仅只能放个数日所用之石炭,哪能远洋。” 想起之前所说扩充疆域的话,朱元璋颇有些感叹。 他所感叹的,并非是蒸汽铁甲船以后不能达到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