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济世凡医
  4. 第17章 师徒往事
设置

第17章 师徒往事(1 / 2)


师徒二人下了山,七天饥饿,江云初眼珠子都饿的绿了。

二人找了一个拉面馆,江云初就看着自己师父猛吃了12碗拉面,而大拉面的一碗面是将近七两。

在江云初的注视下,师父擦了擦嘴,嘿嘿一乐带着江云初在店家的注视下离开了。

直到后来江云初才知道此种法门名为辟谷法。

和多数的青少年一样,江云初在自己小时候,也对各种法门充满了种种的好奇心。

学法与学道成了江云初在少年学习期间挨骂最多的地方。

少年人受影视资料的影响,对于法术以及神鬼莫测的一些东西都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对于任何年轻人的吸引永远是巨大的。

而现在的网络时代,对于此类青年统称为中二少年。

江云初小时候就是一个中二少年,为此事江云初没少挨骂挨打。

江云初在随师父修炼初期,习惯看一些什么杂志或者气功的期刊,往往以文章作者所描述的境界自比,不理解的地方,会产生疑惑,这下疑惑自然就转嫁到了师父那。

而每一次问题,获得的必然就是破口大骂。

挨骂,在一定时期成为江云初的主要困惑之一。

这时候,少年学道的好处与坏处都显现出来。

写到这里,笔者有点感慨。

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笔者每每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些家长让孩子修行的视频。

雪地里打坐、学前班念经,更有甚至为少年开发特异功能的。

这种视频经常获得非常高的点赞与观看。

每每看到这些,笔者无比痛心。

并不是说为小孩子传授这些知识不好,只是说时期不对,多半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年幼时期,学道学经一旦情况掌握不好,尤其过度注重后天的一些奇异的能力的开发,对于人体的损耗是非常巨大的。

而对于一些经书的强行背诵,笔者也是非常不赞成的。

无论道经、佛经、医经,笔者始终主张的是理解比背诵更重要,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并且做到知行合一,那将是非常非常成就的一件事。

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和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正确,至于好坏还是靠大家评说吧。

直到后来,江云初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

因为做到,要比知道和看到重要的多。

抛却学道而言,在医学上,江云初的师父对于江云初的教育始终是以经典为主。

自《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学起,这些基础打好之后,江云初的师父才慢慢让江云初学习后世各个医家的著述。

这就导致江云初所学传统的不能再传统。

而强大的中医经典基础让江云初在应对没有见过的病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前期在学习的时候,江云初的师父对于江云初的管理无疑是严格到苛刻的。

当时江云初也稍微有点叛逆心理,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超过自己师父,想个办法给师父治了。

但是这个愿望时至今日始终没有实现。

后来江云初直接就死心了。

“懒得”和自己师父比。

在学艺中期的时候,江云初有一个巨大的愿望就是见到师爷,告自己师父一状、参自己师父一本。

后来江云初的师父无意之间得知了江云初这个小愿望,居然真就把江云初的师爷给请来了。

不过不是一个,是五个。

五个老爷子给江云初好一顿教育。

中心思想就是:江云初身在福中不知福。

给江云初整的小脸蛋通红。

自此叛逆性彻底从大脑删除了。

“小子,你要治为师,还是太嫩啦!”

江云初的师父经常说的一句话。

“。。。”

江云初每次都是无言以对。

再到后来江云初就被师父放养了,基本属于不管了、不问了。

江云初在离开自己师父身边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特别高的位置之上,对于各种事情都有了一个非常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于专业的一些学问也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回首望去,江云初才发现,师父所传授给自己最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那些知识,而是教会了自己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每次看到自己师父,江云初总是想起这句话。

传道,

授业,

解惑。

三个层次都要做到,方可以为师。

大学时期,江云初每每看到一些没有师德的老师,都恨的牙根痒痒,但是迫于现实,又没有什么办法。

每次到这个时候,江云初就又想起一句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一次,江云初在和自己师父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师父突然笑了:“小样吧,还天下了。”

“云初。”

师父的声音把江云初从回忆拉到现实。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