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4. 第367章 研讨会(上)
设置

第367章 研讨会(上)(1 / 3)


“小李,那我就有话直说了,陆总打算开新割治科,你来客座主任怎么样?

副主任让老马来做,主治就定小杜杜长林,你不是点名让他去学新割治派吗?”

陆总开新割治科,除了李胜利在邢州的表现之外,上层的压力已经传了过来。

甚至部队里也已经发声,这次参与救灾的部队,以及一些不知道怎么得到消息的单位,都给陆总发了质询。

老王也算是见过世面的,知道这里面有许多关系,跟李胜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茬,对陆总而言也是麻烦,如果李胜利仅是一个骨伤大家,那事情就好办了。

牵扯到了关系,就没有好办的事,中医大、中医司、还有杜家这边,哪一个也不是陆总能支使的。

请他客座,这可是真请,强求,那也是麻烦一堆。

“哦,同步?

你们这是有明白人啊!

立项、教学、临床同步进行,倒是可以大大的缩短,从理论到临床的时间。

但是,中医不是那么简单的,内科八派、地方流派,许多医脉的理论都是相悖的。

新割治科,虽说以外伤为主,但内科才是基础,多半诊断、治疗都是基于内科理论的,这点,伱们怎么处理?

还有一点,用药也是个问题,你用青霉素,那是有科学用量的。

中医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对你们而言,也是玄奇之说,怎么平衡与西医外科之间的关系,怎么界定用药也是个问题。

用药是用有效成分还是用其性味,中医自有其说辞,很难界定,这个是个大问题,目前,中医内部也没有一个说法的……”

陆总要开新割治科,李胜利也不认为是截胡,虽说这会分去祝师的功劳,但还是那句话,中医大传承,不是某一家医脉的事,需要同仁共同努力。

但陆总要分功,也不能白拉拉的硬分,做事还是要的。

顺手递出了理论与药物两个难题,李胜利也在等着陆总王院长的回复。

“兹事体大,咱们叫上中医大的老祝,中医司的邹处,还有陆总这边的班底,开个碰头会吧?”

跟行家说话就很省力了,如果遇上个不懂行还想着胡来的,李胜利直接就会调头离开。

老王能说出‘兹事体大’四个字,显然是了解过中医的。

跟李胜利说的一样,中医内部的矛盾也不少,有些根本就是针尖对麦芒。

别的不说,伤寒派也就是经方派,就跟柳家所属的温病派有很大的矛盾。

温病源自南方,直接不提风寒一说,北派的伤寒,也有说法,地气暖不意味人体无寒湿之气,这可真是都有道理了。

伤寒不服南地水土,温病能在北方立足,虽说温病一派,在论战之中稍占优势,但以此来否了伤寒派,那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于药性,就是已经有了内科中级水平的李胜利,也一样头疼的问题了。

道地药材跟替代药材,他都还没厘清呢,再谈性味归经,又是中医的一道天堑。

医案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浮小麦’在方剂之中的作用。

弃之则方剂无效,升浮之气一说,根本就是不讲道理的。

你用了,他就好使;你不用,他就不好使;具体是如何作用的,医书里的解释就是‘升浮之气’。

源自哪里,何为依据,医书里就语焉不详了,你说不科学,他有实例;你说科学,依据又无从查起。

五运六气、四气五味,这样的理论,就真的要求诸于道医了。

可如今的道医也是式微,道医之中有医术高手,能将理论讲明白的高手,可能就没有了,即便有,说出来也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根本听不明白。

如今的医者、医师、医家们,在李胜利看来,也就跟山上村的社员没两样,空守宝山而穷困潦倒。

这里的穷困潦倒,可不是生活上的,差不多的中医师,生活都很好的。

这种穷困潦倒说的是理论上的,这点想要改变,李胜利也有法子,但如今没法施展。

中医著作自清末之后,没有名著,原因何在?

没了科举!

科举,隋时开科、清末封科,中医不依附于科举,但科举学的文言典籍,却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没有相应的文言造诣,说句不好听的,医书也读不明白的。

再开科举,李胜利没那么大的脑袋,但先整理中医理论的基础,再整理中医理论,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抛开历代典籍,独谈中医理论,那以西医厘定中医,也算是不错的选择,起码两者的许多地方是合辙的,都是医学么,难免殊途同归。

阴阳、八卦、天干、地支,这些现在说来也是封建迷信,可中医离不了的。

虽说李胜利也不怎么懂这些,但没有这些最初的文化传承,中医理论,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总归要枯竭的。

重拾这些典籍,现在也真不是时候,除了典籍之外,历代著书立说的医家,还有一点与现在不同,那就是不事生产。

想要重拾理论,中医要养活一大帮人的,这就真是一点点的重拾基础理论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