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3213章
设置

第3213章(1 / 2)


军备展第二天,北美大区的展位上便多出了两块硕大的展板,上面用醒目的标语列出了北美当局为移民和新兵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

这两块连夜加急赶工的展板花了不少钱,费用甚至比展会开始前印那两千张传单还高出不少,但王安邦认为这笔钱是必须花的,而且一定会物有所值。

毕竟像军备展这么好的宣传机会,在自己回国期间或许也就只有这么一次了。

不过王安邦很快发现,来咨询移民政策的人的确不少,但来了解征兵信息的就比昨天少了很多。

王安邦瞅空子去展场四下转了一圈,很快便发现了端倪。

展场内有多个地区设立的征兵处,但其中最为热闹的,还是要数地主东海大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至少数百人之多。

如果不是“征兵处”的横幅支在空中,旁人可能还会以为那里是在展览什么了不得的稀奇玩意儿。

这种情况当然也不难理解,来这里咨询参军入伍事宜的人,大多都是来自杭州周边地区,考虑到距离家乡的远近,他们当然会更愿意加入东海大区本地的部队服役。

而北美大区虽然为新兵提供了举家搬迁的配套服务,但又能有几个人会为了当兵,把全家老小迁去大洋彼岸的陌生之地呢?更多的情况是本身就有移民意愿的人,才会考虑选择到了北美之后去当兵这条出路。

对于东海大区的这种先天主场优势,王安邦也是无可奈何,他知道这差距并不是多布置几块展板,多印几张传单就能赶上的,要想募到更多的兵员,只能从那些对移居北美感兴趣的人身上下手。

不过来看展的大多数民众,他们的好奇心仅仅只针对海汉的武装力量本身,对于当兵或者移民海外都不感兴趣。

亲眼看一看海汉军各种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了解一下海汉军过去的辉煌战绩,以此来给自己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才是大多数人来看这个展览的目的。

而对于官方来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民众的爱国意识,增大对新朝的接受度,才是军备展的意义所在。

至于各个大区各支部队借这机会大搞征兵、移民的宣传,只不过是搭顺风车罢了。能从这次展览中捞到多少收获,那就各凭本事了。

在此期间,执委会一众人的考察行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分头进行中。根据各自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行程安排。

作为主管海汉科教文卫事务的官员,宁崎的任务是巡视目前杭州地区的数家书院、私塾、诗画社,以及书店、印坊等文化机构。

宁崎走访的第一家书院,便是杭州本地小有名气的万松书院。

这间坐落于西湖南侧凤凰山上的书院,始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杭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万松书院上下师生数百人,都提前在书院大门外等候宁崎的到来。

陪同宁崎前来的是几名东海大区主管文教事务的官员,下车之后,便向宁崎介绍了书院负责人和几位在书院当讲师的知名文人。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宁崎穿过仰圣门进入到书院中。

这万松书院占地面积颇大,光是在明朝年间就经历了四五次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历任地方官对这里都十分重视,毕竟万松书院是以科举为培养方向,从这里走出去的文人,有不少都入仕做了官,一直以来在朝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书院院长苏思孝向宁崎介绍了书院的大体布局,这里的主体建筑遵循了“左庙右学”的官学形制,中轴线的左边最主要的建筑物便是用于举办祭祀活动的孔子殿,右边则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明道堂。

在苏思孝等人的带领下,宁崎步入孔子殿参观。

这殿中供着的可不止孔夫子一人,还有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四人的画像。侧墙上还有五幅稍小一些的画像,分别是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据苏思孝介绍,这是万历年间才增加的祭祀对象。

宁崎虽然是文人出身,但对传统儒学和程朱学说其实没有太多的好感,眼见万松书院仍将这些人供在神坛上,不免有些不悦。

不过宁崎也没什么说什么,只在殿中转了一圈,也没特地上前参拜孔子殿供奉的这些先人。院方提前准备了香烛和各种祭器,这下是全都没有派上用场。

苏思孝也摸不准宁崎的脉,见他对祭拜先贤兴趣不大,连忙又带他去看书院讲学的地方。

这讲学的明道堂是一个单独的大院,正房的厅堂便是用于平时上课的几间教室,左右两侧的厢房则分别是居仁、由义两个学斋,各有数个房间,供师生自习使用。

宁崎步入正堂的教室中,见书桌上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