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2430章
设置

第2430章(2 / 3)


出售给大明的武器装备实施了管控,就算捧着钱来也别想买到更多的武器。公开的渠道买不到,那自然也会滋生出一些灰色地带,类似扬州盐商高价收购的做法,其实就是打算自掏腰包为国家补贴一部分了。

这样做对盐商的好处,无非是花钱买个太平,说不定朝廷上的大人物看了高兴,加官进爵接着就来了。如果花个十万八万两银子,就能让皇上记住自个,那这些盐商还是很乐意尝试一下的。

当然了,海汉出售的所有武器弹药,那都是从三亚的兵工厂发出来,在出厂时就已经被清点过一编,然后兵工厂便会记录下这些武器弹药批次和数量的原始数据。浙江这边卖出去了多少,全都是有账可循的,一对库存便知,即便是石迪文也难以瞒报。所以就算明知把军火卖给盐商这个中间人获利颇丰,但石迪文也还是没有自作主张去赚这个钱。

至于这种古怪的现状今后会不会得到改善,那还要视两国间的关系是否能够进一步加强而定。陶东来此次北上的任务,也有部分与此相关,但尚未着手,就不便对石迪文谈及太多。

陶东来主动转移了话题道:“跟大明进行军火贸易,的确需要慎重行事而且田独兵工厂的军火产能有限,当务之急,还是要以我们自身的军事建设为主。你带我在基地四下看看,我也好把你这边的建设经验传授给其他地方。”

石迪文自是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当下便领着陶东来去参观基地内的一些重要设施。舟山财政状况良好,经费预算充足,军事基地内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标准也都颇高,基本都是向三亚的标准看齐。

“这些营房有一部分是去年才陆续完工的,所用的石材木料都是岛上所产,所以造价其实还好。只要保持日常的维护,这些营房用到下个世纪应该都没问题。”石迪文一边走一边向陶东来介绍道。

这些营房全都是条石砌墙,圆木架梁,屋顶以灰瓦覆盖,房檐下挖有排水暗沟,看起来的确十分坚固。常年驻扎舟山的两千多海汉军,有大半都是住在这里。

陶东来看到这些营房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对石迪文问道:“最近你这边应该也接收了不少山东运过来的难民吧?都安顿好了?”

石迪文道:“说实话舟山这地方耕地有限,主要靠海运、渔业和服务业提供就业机会,接纳难民的能力比较有限。所以我这边收人也都是先筛过一遍,得有谋生能力的人才会留下来安置,数量其实也不算太多,我这里就留了一两千人吧?大部分还是送去台湾岛了,那边地方宽敞,什么都不会的人去了也能垦荒种粮,不用担心没有又生计。”

陶东来笑道:“说得这么复杂,不就是你这里先把人选过一遍,把用得上的留下了,用不上的就送去台湾岛了。”

石迪文也笑了笑,并不多作辩解。他的这种做法并不稀奇,作为山东与台湾岛之间唯一的大港,南下的移民船大多会选择在这里进行补给,而舟山当局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移民进行筛选,也算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了。陶东来虽然人在三亚,但对于移民过程中的这些门道其实也很清楚,并没有因此责怪石迪文的意思。

而且话说回来,舟山也并不是第一个进行筛选的关卡,事实上南下的移民在山东登船之前,就已经被当地先筛过一遍了。一些北方殖民地比较紧缺的职业,如建筑匠人、大夫、教书先生等等,都会被陈一鑫截下来就近安置。而舟山这里所筛选的,则主要是以渔民水手为主,这些移民正好可以满足舟山本地的特殊用工需求。

当然了,人口是多多益善,石迪文并不是真的觉得本地人口规模已经到了需要主动控制的程度,只是关于这次山东难民的南迁,执委会已经有明确的指示,要以台湾岛为主要安置区。而且去年海汉扫荡平户藩之后,掳回来的人口是由舟山消化了近半,石迪文这次也不好再要求分配给舟山多少难民了。

但饶是如此,他还是留下了一两千人。其中约莫有一半是本地急需的航海人员,三下五除二便被各个机构瓜分完了。剩下的难民则是被分配到岛上的各个村镇,本地的社会体系已经初步成型,每个村镇消化少量难民并不困难。事实上岛上很多村镇的人口组成,本来就有大部分人是外来移民,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并无多少排斥心理。

石迪文道:“舟山这边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岛上这几千居民里,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是我们占领舟山时就在这里生活的民众,然后有来自辽东的,山东的,朝鲜的,日本的,江浙本地的还有一些来自南亚和西方国家的人也在这里定居,我有时候会觉得这里真跟三亚很相似,是一个实现了国际化的贸易港。”

“这里的贸易环境其实比三亚更好。”陶东来感慨道:“你看,这里跟宁波隔海相望,附近几百里就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贸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就要比三亚低得多。如果不是这地方没什么自然资源,可能当年穿越就要选在这边了。”

“选这里肯定是困难开局了!”石迪文连连摇头道:“陶总你是忘了我们当年占领这里的时候是什么情形了?这地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