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1820章 拖延作战
设置

第1820章 拖延作战(2 / 3)


地点,而不是北边同样具备内河通航环境的大宁江流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海汉早就在大同江畔选定了适合构筑军港的地点,并决定依托这里建立起驻朝军事基地,在这里开战可以充分利用主场之利以逸待劳,无需调动军队长途跋涉出击二是海汉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自家基地修筑防御工事,将阵地设在大同江能够赢得更多的缓冲时间来完成施工三是大宁江到大同江之间还有两百里的距离,在清军打顺风仗的时候尚无大碍,但等他们需要回撤的时候,长途行军之后还要再次渡过大宁江,那时才将是清军真正的噩梦。

但直到目前,钱天敦仍然没有对朝鲜军方完全透露己方的作战计划,一方面是信不过朝鲜人,担心会有内奸将消息泄露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朝鲜人能在北边尽可能多地消耗清军的战力,到时候在大同江打响的反击战也能更加轻松一些。

按照钱天敦与王汤姆议定的计划,要等到清军兵临安州城下,才会向朝鲜军方告知后续的作战安排。说白了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战果,当然了,代价的主体是指海汉联军,而不是朝鲜国。朝鲜在这个作战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差不多就是炮灰了,不过朝鲜本身的国力军力在海汉看来都十分羸弱,甚至还比不了福建这一省之地,在先前的作战中也缺乏亮眼的表现,海汉军方自然就不愿带着朝鲜人一起玩了。

在清军滞留大宁江畔的第十二天,一支清军部队从上游方向悄无声息地杀向了朝鲜军的驻地。在进行了仓促且混乱的抵抗之后,负责守御江岸的三千朝鲜军便发生了溃败,当下便四散逃生。

这支编制超过两千人的清军能不声不响地渡江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渡江地点并不在福建水师和朝鲜军的防区之内。清军主力抵达大宁江畔的第三天,在意识到他们无法突破福建水师的封锁之后,便派出了一支部队去往上游绕行,而这支军队用了足足八天的时间,从上游不设防的地区偷偷渡江,然后再兜个圈子杀了回来。当他们发现驻防在江岸的部队并非海汉军,而是朝鲜守军,便果断发动了突袭,击溃了这支准备不足的朝鲜军队。

其实清军的这种行动方式早就在联军的预料之中,许裕拙甚至提前几日就已经跟朝鲜驻军打过招呼,要求他们提防上游地区可能会出现的清军部队。但朝鲜人显然是对这段时日的战果过于乐观了,认为清军每天派人渡江送死就已经是攻势的极限,并不认为敌方会设法穿越山区从大宁江上游突防。在缺乏准备的状况下遭遇清军突袭,溃败也就难免了。

没有了朝鲜军在江岸上的协防,福建水师在大宁江上能够有效控制的江段不得不进一步缩短,特别是到了夜间,基本就没有办法阻止清军的小股部队渡江了。在缺乏增援又不能进一步分兵的情况下,许裕拙也意识到如果还不退防南边的清川江,那清军将会毫不费力地突破下一道天堑抵达安州城下。

于是福建水师只能主动撤离了大宁江,转而驶入南边的清川江中布防,并要求位于南岸的安州守军在岸上协防,阻止清军快速渡江。

安州虽然也有好几千守军,但形势急转直下之后,地方文武官员对于阻击清军一事普遍比较悲观,认为既然大宁江防线已经被突破,那清川江一线的失守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除非是海汉能派出步兵部队协助守城。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前线的求援信送到金尚宪这里,但金尚宪此时也已经从钱天敦这里得知了后续的作战安排,绝对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抽调兵力驰援两百里之外的安州,只能把这些求援信都丢进火盆里烧了,当作从来未曾收到过消息。

金尚宪已经派了得力助手赶回汉城,向国王李倧报告前线战况和海汉人的秘密作战计划。为了能够争取到国王的支持,金尚宪已经立下军令状,将会留在大同江基地督战,如果这道防线还守不住,他便自裁于大同江畔,不回汉城复命了。

金尚宪这个决定,基本就算是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然战局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他不赌也不行了,清军一路南下打得朝鲜毫无还手之力,而花费重金请来的海汉军一直都在大同江畔不肯出手,金尚宪这个主战派对于这样的局面难辞其咎,这个时候国王还没下旨治他的罪,就已经是给足他信任了。但这种信任终究是要耗完的,来自国内国外的压力,大概都不会让国王有信心把家底全压在台面上赌个干净。

如果再输下去,让清军过了大同江,那距离汉城最后这几百里地大概也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了。金尚宪认为与其到时候让国王把自己当做替罪羊推出来,倒不如现在便在大同江搏了这最后一把,输了便死在这里,以身殉国也比逃回汉城然后被治罪下狱强得多。

关于立下军令状一事,金尚宪也并未对钱天敦隐瞒,而是坦然相告,希望自己这个赌注能让海汉人重视这场战斗,好好跟清军打一场,不要再故意保存实力了。

“金大人,打击清军不只是贵国的愿望,也是我国的长期目标,我国不远万里在辽东派驻军队与清国交战几年,目的也正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贵国的要求,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