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书中游[快穿]
  4. 321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六十一
设置

321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六十一(1 / 4)


兴华革命军借打下南京之威迅速横扫江苏的长江南部地区与安徽南部连成一片,江南一带剩余的八成的清军汉人绿营投降。

两江一带已暂无大战,海军稍做休整,开往钱塘江,兴华海军陆战队在杭州湾登陆。浙江部份科举入仕的汉臣在兴华党出身于浙江学派的部分开明读书人的联络下起义归附兴华党。军事方面,因浙江北部各军镇的绿营初次与兴华海军陆战队交手不堪一击,后期绿营众多汉族参将、副将、千总、把总甚至外委把总率军“起义”的不在少数,各种原因要投降兴华军的将士们对原来军中要奉承的旗人武官进行屠杀,把他们的人头当作证明其是“起义将领”的投名状。

闽浙总督带着亲信在部分督标部队的保护下逃往福建。兴华革命军基本控制浙北、浙东。

攻下云贵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此时兴华党对云贵的控制已经由土改和与西南边疆各族的结盟奠定了基础。由于人民的涌跃参军及对部分降军的甄别改编,原来的凤凰师已经扩编成了兴华革命军第二军,辖包括保留荣誉番号“金凤凰”在内的三个师和一个特战旅。在兴华军炮轰广州登陆横扫广东时,第二军在章金凤的带领下打下了广西大部分地区。

这时,已经把云贵的内政事务全都交接给地方政府的章睿带着“流动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经广西到广东,联合两广的党代表一起再乘了几艘大船在海军的保护下抵达南京。

玉尧也亲自到城北郊的长江码头迎接,倒不是为了迎接带头的章睿,也不是为了迎接随着大家一起来的年家人,而是做给同志们和人民看的。年遐龄在云南协助王敦工作一年,如今他是集新旧风格的内政事务经验于一体了,对于组建内阁事务有很大的作用,这一次他们还带来了年希尧一家。如今年遐龄和年希尧也已经在昆明入/了党,年遐龄也看出女儿这个党的性质了,入/了党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就是自己人,这和民间党外顾问完全是两回事。她不但建立“复兴汉华党”(后改为(复兴中华党)的一整套学术严密的理论体系控制党员的统一意识形态体系,而且配套创造了整套的完全区别于满清朝廷的人员组织架构体系和党/员纪律体系,另外还有党领导的独特的军事体系。

这四套的体系在处理军政事务矛盾和困难上都是积极主动的,从没有绕圈子,虽然也有枯烂枝节,但整体上高效运转,与满清朝廷完全不同,在满清当过高官的年遐龄也不得不赞叹:女儿恐怕不是天人转世就是妖孽转世,满清不可能是她的对手,也因此果断带着长子入了党。

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抵达后第二天就开始召开长达三天的兴华党代表大会,商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党代表主要是分为激进派和保守派。

激进派主要是一些铁血派年轻人,崇尚武力对年玉尧极度个人崇拜的。这些人大部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信过了头,急于建立更大的功业,比如北伐去砍了康老麻子的头。——这是年玉尧曾经在非正式场合对康熙的称呼,极度体现了她对满清皇室轻蔑,也被激进铁血派引用,体现了他们的疯狂。

保守派主要是对内政经济民生有些认识和经验的老成者,他们认为兴华党虽然现在无往不利,但是对于地域控制的根基还浅,而且南方腹地的两广、江西和沿海的福建都没有攻下来,这就像插在他们心口的针。必须先借长江天险而满清无水师的优势,自己先消化南方地盘再北伐,这才能无后顾之忧。并且大举北伐所耗钱粮之巨大无法想象,必须先经营这些地盘,才有资本。

玉尧现在自然是更赞同后者,但是前者那种怪兽于她来说在政治上的操控民意传播价值观有意义,也需要安抚,不能一味打压和否定。

党代表大会上定下了第一届正式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玉尧为领袖,章睿、周平、方良、严鹏、袁克勤、王敦、龙雪及一个寨主出身的苗族党员为常委。

基于党会结果组建内阁,章睿为内阁首相,周平为次相,陈朝生为商务部长,年遐龄为财政部长,龙雪暂代海关总署署长等等。

在军队方面,玉尧也成立了□□和兴华革命军总参谋部,对军队进一步扩编整合训练和指挥阶段性军事行动。

兴华党的现阶段的工作重心:

一、进一步整编军队,攻略湖广、江西、福建,拔除革命地盘中的隐患;对江北清军先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二、土地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囤积粮食。

三、完善并推行新《刑法》、《国籍法》、《商法》、《劳动法》、《税法》等与治理天下息息相关的法律体系,培养相关的法律人才,党内开始探讨起草《宪法》。如《国籍法》比较新颖特殊,兴华党政府对拥有“国籍”进行了概述,还有对“贱民”身份的定义。拥有“中国国籍”的定义就有好多种:凡中国境内的认同兴华党的任何民族既便没有登记户口也拥有中国国籍;在海外的拥有中国境内任何民族的血统的除非声明放弃中国国籍也默认拥有是中国国籍;海外番族申请入籍兴华政府同意的给予中国国籍的人。贱民主要是目前阶段的“旗人”和清廷非起义或和平交接地方的原官员及其家眷。除贱民外凡拥有中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