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学驰等人又是转了10几分钟,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台下的人抓耳挠腮,难不成,这方玉玺还有隐情不成?
又过了五分钟,柳学驰才恍惚道:“才疏学浅,才疏学浅啊!
我依然没法看透这方玉玺的来历!
其形制,以及玉质的年代来综合判定,是唐末时期的玉玺形制。
从尺寸上来看:
汉朝玉玺:大约10到20厘米左右。
唐朝玉玺:大约8到15厘米左右。
宋朝玉玺:大约6到12厘米左右。
这方玉玺10厘米多一些些,也确实符合唐朝的一个形制。
再看下方刻字,是唐朝八宝玺中的受命玉玺!
用来修封禅、礼神祇!
种种迹象都表明,是唐朝末期的帝王玉玺没错。
可问题又来了!
它给我的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有点说不上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清朝玉质包裹的原因,导致这方玉玺的玉玺沁色,有点……”
柳学驰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那种感觉不怎么说得出来。
南夜也一直在一旁观察,从玉质片脱落那一刻,他的眼神就无法逃离。
如今看到内层玉玺的一个形态,更让他确定了内心的想法。
他补充了柳学驰的话:“是唐末时期的玉玺,但是看起来有点新!”
听到南夜的话,柳学驰瞬间一抹亮光闪过。
“没错,就是这点,有点新!”
柳学驰的话,再度让大伙感到迷糊:
【不是,什么跟什么,我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呢?】
【是唐末的玉玺,但看起来又有点新,这是什么奇葩描述啊!】
【所以说,这玩意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应该是真的,毕竟是被清朝的玉质所包裹,里面的东西怎么也得是清朝之前的东西!
等等,有没有一种可能,内层玉玺是仿制唐朝玉玺,然后觉得假,又包裹了一层清朝玉玺?】
很多人都往这边猜测!
两层玉玺都是假的,都是清朝时期的工艺仿制品!
不得不说,这个可能性极高!
难道是空欢喜一场?
柳学驰自然也听到周围人的讨论,和几位老学究又商讨了一下,否定了这个理论。
“不对!
这玉质就是唐朝时期玉质。
这点做不了假!
不过!
按理说,唐朝的玉玺,无论如何,也不该这般新才对,沁色不对也就罢了。
但它更像是一个没人把玩过的玉玺!
它给我的一种感觉,就像是从制作出来那一刻,就一直被保存下来,也没有经过土壤的洗刷,只是单一留下岁月的洗礼。
很有可能,这方玉玺从被制作出来那一刻,就一直被珍藏在箱子,或者木盒里!”
他们几人更倾向于这方玉玺不是埋在墓里,或者土里,而是被人一直放在木盒里保存至清朝。
可能吗?
唐末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如果说玉玺跟新的一样,那也太不现实了吧?
观众也终于明白柳学驰等人的为难之处了。
就一方玉玺,竟然矛盾重重。
最后,大家又将目光转向了南夜,毕竟这家伙刚才可是非常笃定地砸了玉玺一锤。
就刚刚那一幕,至今还停留在大家的心目中。
甚至恐怕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忘不掉的那种。
然而,此时的南夜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统子,兑换古董制假技术,含包玉术的那些!”
【兑换成功,此技术会以记忆的形式,灌入脑海中,东西有点多,是否现在接收?】
“接收!”
那股技术一下子灌入脑海里,疼得南夜都眯上了眼睛。
哇嘞个去,过分了!
为啥制假的技术内容,竟然要比修缮内容多那么多呢?
单单一个造假玉就有很多种说法。
一种是古玉后雕!
利用破碎,不成型的玉器,而后进行后天加工。
这样的玉,沁色之类保存完好,只要将加工部分搞定,那一般人是认不出来的。
另一种是就比较难了,新玉仿古!
新玉没有经过时间,土壤,空气等因素的洗礼,不需要专家,哪怕是玉行的人都能看出点东西。
所以做出来后,必须要进行做旧处理。
而做旧方法,就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熏、烤、烧、煮、炸。
使用的设备呢?
有窑啊、烤箱啊、微波炉啊、电炉啊、柴炉等等。
就是一切能找到的寻常电器。
是不是感觉很做菜一样?
这还没完!
做旧需要各种食物材料,什么杏干、梅干、姜黄、蓖麻油、红糖、香料、腐肉、等等。
反正就是你能想到的东西,都能用上。
之后再辅以各种酸碱盐和有机颜料等等。
等这些处理过后,再埋土里个三五年,最后取出洗干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