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烟劝她几句:“现今家里就数大姑娘最要紧。老爷把这个重担交给她,她是一点不敢懈怠的,别的事都要靠后。就这样,她也没忘了你,也着实是难得了。”
张夏萍连忙点头:“我都知道。”
魏丹烟倒一杯花露给她,又出主意:“大姑娘只是年纪小,并非不通人情,为人着实极好。你不如也拿江姨娘爱吃的送去请她,也兼请大姑娘,这一来一回,不就妥了吗?”
张夏萍不是没这么想过,只是有盛霜菊的例子在前不敢做。如今魏姨娘都这么说了,想来必然妥当。
主意既定,捱过两日,她便拿一吊钱向厨上买了两大食盒点心,着婆子送去芙蓉院。
收到这么满的两盒点心,江洛真的惊了。
天热,东西都放不住。
她先分出一半给黛玉,自己爱吃的留下几块,余下便叫甘梨她们分了。
她又让甘梨去和张夏萍说:“送一两样就吃不完了,以后不许这般浪费。”
张夏萍笑道:“味丰楼那一桌席面三两银子,姨娘就不破费?——你把这话告诉你们姨娘。”
想和人好,哪有不花钱的?总不能全吃姨娘的,自己一点不拿。
以前她还能过去,姨娘也能来的日子,姨娘总禁着她买东西,一次只许她买两碟点心,她一个月最多花二三百个钱,有时候还花不到。这好容易能多花些,可不要多买!
看屋外
无人,都在躲凉呢,她便指了指西厢房,和甘梨说:“她妹妹弟弟三五日就来一次看她,你也不用太挂心了。()”
盛霜菊人糊涂左性,偏有好家人。
一家人在一处,心也向着一处,不得老爷喜欢,又算什么……
甘梨忙深福相谢!
她这一去一回,满院人都看着。
第二天上学路上,黛玉便问:从前张姑娘是不是总来看姨娘??()”
江洛笑道:“她琵琶弹得好,人又爱说爱笑,闲不住。”
黛玉便说:“这一两年,是不能听琵琶了。”她问:“张姑娘爱看书吗?”
江洛笑:“正是她看了书字就头疼,所以总不好意思来了。那,我再劝劝她?”
黛玉想一想,笑道:“她过来也不必非要做什么,大家一处便很好了。”
江洛牵着黛玉的手又握紧了些,两人相视一笑。
-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快中秋了。
上学三个多月,贾先生的讲课进度已经到了《氓》之后的《竹竿》一首。
这首诗写远嫁女子思乡怀亲。午间休息时,江洛便看见黛玉一直捧着书不肯放,念的是那句: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江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劝。
或许,她能拿原身的母亲来举例,“母亲”虽然去了,但一定希望女儿活得好。
可原身在母亲去世后被卖为奴婢姬妾……并不能算“好”。
她也觉得自己不该用原身故去的母亲做这种事。
所以,她最终选择沉默。
可或许是因那日突然转冷,黛玉吹了风,或许是因忧思在心,未能排解,当夜,黛玉发了高热。
林如海三更披星赶来,急请大夫诊治。
他虽然没有责骂服侍的人,可芙蓉院十四个人没有人不怕。
江洛主动请罪担责:“今日先生讲了《竹竿》,大姑娘看‘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一句伤感,我未能劝解,见姑娘面色不好,胃口不佳,还以为只是伤心的缘故。我该早些派人告诉老爷的。老爷令我看护姑娘,我既有错,还请老爷……责罚。”
林如海近日忙碌,已有三四天没来芙蓉院,不知女儿情况。
怔忪片刻,他令江洛起来:“这原也怨不得你。”
他返回去守着女儿。
秋日地砖冰凉,江洛又跪得太急,一时险些站起不来。
月白和甘梨一左一右扶起了她。
江洛坐下揉膝盖,月白问:“我给姨娘拿块凉帕子敷一敷?”
感受了一下疼痛程度,江洛小声说:“不用。”
这时候能省事就省事吧。
一院子人守到天明,黛玉的烧好歹退了些。
女儿醒了,要水喝,林如海亲自端碗喂她,笑问:“想是爹爹这几日没来,闹脾气了?”
黛玉轻轻摇头。
() 她眼角滚下泪,用干哑的声音说:“爹爹,娘教过我……”她背出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秋天了,天气转凉,外祖家又来人了。
她含泪问:“爹爹,我也会‘少小离家老大回’吗?”
或是……像娘一样,好多年都回不了家,最后也没能见到外祖母?
林如海险些恸哭出声。
他只能颤抖着手,一下又一下抚摸着女儿的额头,说:“不会,玉儿放心……不会……”
……
老爷从内间出来,江洛掐自己的手心,绷紧精神,准备送走老爷,就好回房冷敷膝盖睡觉了。
可林如海没走,也没斥骂服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