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没跟他绕弯子,直接说出她的目的,“咱们三华村的扫盲班既然开办了,那就争取做到最好。所以,我打算出钱跟人家买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本,以及其他课外书。咱们盖的这间大教室,不上课的时候就把它当成是咱们村里的图书室,供所有想要看书的人借阅。”
大队长听得愣住了,回过神来第一句话就是:“这得花不少钱吧?”
“钱的事不用担心。”盛夏笑着说。
大队长是知道盛夏会挣钱,一次还能挣不少,但这是给村里建图书室,咋样也不能让盛夏一个人出钱。
他说:“这是咱们村的图书室,这钱不能让你一个人出。你的人脉广,可以找人买,到时候花了多少钱,咱们队上再垫上一半。”
盛夏想了想,说:“不如这样吧,大队长的人脉广,可以跟其他大队的人说一声要收旧书的事。至于那些课外书和报纸啥的,我来想办法。”
“成!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盛夏和大队长敲定了图书室的事,走出去没多远见到正在等她的贺建国和李桂花,他俩是特地等她呢。
“建军媳妇,你忙完了?”
“嗯,咱们回家吧。”
盛夏记挂着家里的仨孩子,天天让他们跟着过来熬夜也不是个办法。
贺建国待在家里,有他守着孩子们,李桂花和盛夏都觉得挺安心的。
走出去一段路,李桂花神秘兮兮问道:“建军媳妇,你又找大队长说啥大事?给我透漏点呗?”
盛夏没瞒着,“我想在我们村办一个图书室,上到大人下到孩子都能在图书室里找到自己爱看的书。”
她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借着这股东风,盛夏想让三华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
等到时机成熟了,三华村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伙的日子才能真正红红火火起来。
盛夏筹备了这么长时间,她说负责课外读物不是吹牛皮,她去邮局订了报纸、杂志,还请邮局的同志帮忙留意一下那些旧报纸旧书籍,能弄来多少算多少。
除此之外,盛夏特地跑去了一趟废品回收站,里头真正值钱的东西早被人搜刮走了,但那些“没用”的书籍却留在里头。
盛夏给守门的人一些钱,假装在里头翻翻找找,实际上她趁人不备将那些“敏感书籍”一股脑全搬到空间里去了。
这些都是好宝贝,就算破损得很严重,那也是一笔财富。
盛夏在里头捡了不少好东西,时下的人觉得不值钱,但知道后世发展的盛夏却清楚那些东西在几十年后变得价值连城。
明珠蒙尘,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木料,就这么大喇喇地丢在这废品回收站里,任凭风吹日晒,实在是太浪费了。
盛夏挑捡着收了一些,全搁在空间里头。
她的眼神不错,一找一个准,在里头待了小半个钟头,基本上把值钱的有用的东西全收到空间里去了。
守门的人检查了一下,发现盛夏果真是进去捡书的,啥也没说就让她走了。
盛夏故技重施,走了几个废品回收站,还特地跑去了一趟市里,带回来了不少课外读物。
而大队长这边的进展也很顺利,他们三华村的粮食产量大涨,附近的几个村都想跟他套近乎,就是想跟他讨要良种。
大队长一开口便有不少人主动送来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甚至还有不少学习资料。
只要是跟课业有关的书本,大队长来者不拒,从粮仓里拿了事先说好的良种给了他们当谢礼,一分钱没花。
大队长连着开了三天车出去,每次都能拉回来不少书本,他找来了知青们帮忙将书本分门别类地放置好,还找来了村里的木匠让他做书架子。
等盛夏从市里回来,扛着一个麻袋的课外书回来,得到了知青们的热烈欢迎。
朱月华的表现最有代表性,她是去年刚毕业的高中生,平日里想要找本课外书来看,真的很不容易。
哪曾想到了乡下当知青,她反而有看不完的课外书了,这让她如何不高兴呢?
从这天起,朱月华便成了村里图书室的常客,捧着本书看得出神。
上了学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图书室,他们可以在这里借到不少新出的小人书,是一个系列的那种。
铁柱和贺大宝兄弟俩也很喜欢,他们就爱捧着小人书看,看完了之后跟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书里的角色,这是他们很喜欢的娱乐活动。
三华村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仅仅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
扫盲班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她们认的字不多,但她们很喜欢听故事,孩子们说的那些故事那么有趣,她们也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来书籍。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心愿会让人变得更好。
盛夏的学习进度很快,她不想在扫盲班浪费太多的时间,之所以来这边学习,主要是起个带头作用,让那些迟疑不决的人们都能加入进来。
一个月后,当李桂花等人还在努力认字的时候,盛夏在扫盲班结业了,她学完了小学的文化知识,能写会算,已然达到了扫盲的目的。
作为扫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