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蒸汽大明
  4. 第 188 章 仪式
设置

第 188 章 仪式(1 / 2)


第188章

幸亏俞星城也是忧思重的性格,回京以后万般阵仗,她也没忘乎所以。

俞星城常年在外,不知道朝廷是如何包装这一场“小燕王下西洋”的,从英军退出印度,而后孟加拉国、暹罗等地先后民族起义,英军被迫退出南亚时,朝廷就对内宣扬成了大明的功绩。

这种宣传无可厚非。拉克希米自然是战争的最主要力量,可大明确实提供枪炮与粮食,如果没有大明暗自砸钱,以印度本土在殖民下几乎稀烂的农产,拉克希米根本不敢全国开战。

这些年来禁烟、广州海战以至于后来的淡马锡海战,大明与英军的拉锯持续了几十年,今日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小燕王自然成为了被宣扬的主题。哪怕朝廷不授意,小燕王的血统和受宠一直是民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哪怕远到广州一带的小报,也要留个燕王板块。再加上他以前作风张扬,既是修道问仙,又打赢过倭国,多少“桐乡豆腐西施醉打俏王爷”“赤发燕王怒杀青面夜叉”的故事,都是拿他当主角。

而小燕王当年离开大明时阵仗就足够大了。谁都知道小燕王率领比三保太监郑和规模还大数倍的舰队,不是去给皇帝搜集奇珍异宝,也不是给那些爪哇小国去建交,而就是要一路冲到奥斯曼去。印度一赢,小燕王都快被吹上天了。

不过朝廷后来也觉得这股议论的风气太过了,甚至民间各种写书,在书中胡说八道,甚至有人编写说什么小燕王如何睡上印度女王的故事,朝廷既想管束,也怕烧书□□反倒让人更容易误传,还不给皇室添光彩。

吕涵吕阁老提出,说百姓不过是好奇,也都想了解异国故事,不若让人把俞大人递交给朝廷的印度的报告陈情,加以删减润色,而后出版。俞大人笔下关于印度的调查,其中不少描述既真实也是扬我国威,又可作为商户百姓甚至各级官员接触印度时的参考,实在是合适。

于是俞星城就这样被推到了人前。

只能说给她的那本纪实风格的调查报告润色的哥们,也是个人才,恰到好处的掺杂了一点地摊文学的苗头,一点似有似无的跨国恋磨镜倾向,但仔细去看,句句都是干货,条条都是纪实,看得人心潮澎湃又找不到痕迹。

此次车队进入京师,人群夹道,四周楼阁城墙挤满了人,本来死气沉沉的内城难得热闹的过分,人们傍着仪仗队走,又是呼喊又是挥舞胳膊,还有些拿纸做了旗子,上头写了些“扬我国威”之类的话语,随着人头攒动而乱晃。

有不少女子赶时髦,做女官打扮,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纶巾,戴在涂脂抹粉的脸上,穿着圆领袍,似乎想要去瞧小燕王的模样。但俞星城也隐约听到不少人在议论她,甚至有些胆大的,喊道:“咱们那位俞大人也在里头吗,怎么没有露脸瞧瞧!不知道是不是个才貌双全的。”

俞星城并不打帘子往外看,她不太习惯被人这样议论,更何况有些议论既是淳朴仰慕,也有看

热闹的心态。

远远的能听到前门的礼炮声,连谭庐都忍不住兴奋起来,两条铁腿直冒蒸汽,俞星城转头笑:“大人提醒了我,怎么自己却按捺不住了。”

谭庐笑:“我刚刚听这礼炮声数,这算是难得的大礼,在崇奉年间说不定都是头一回,我自然也觉得脸上有光了。皇帝今日也要封赏的,不过这才是第一轮,主要是为了给小燕王接风洗尘。之后你等着一轮轮的赏赐、宴请与封官吧,个把月都不得安生呢。”

俞星城摇头:“我只想赶紧回家。”

谭庐:“说来,我记得你住在城外,与你当时的几个同年共租的院子?从今之后你怕是要住进京城里头来了。”

俞星城:“那些倒也不重要。”

她只想赶紧见到她们。

谭庐:“我高兴的是,皇上这次是真给足了燕王殿下排场。以前的宠爱若是会遭人非议,这一次便是没人敢置喙了。”

俞星城懂,谭庐也是真的很喜欢小燕王的性格,更希望小燕王受到真正的重视。

谭庐兴奋到一半,刚要探出头去看看外头的街道,就听见咔哒几声,他的两条白铁的腿脚机巧卡住了,他一屁股坐回原处,赶忙去摸腰间的挂件。那是个白瓷小油壶,谭庐总是跟仙官们在一处,大船上也没有太精通机巧的灵工,他只能勉强自己给自己修着。

他这是怕一会儿自己没法下车走路,也顾不上俞星城在对面,满脸歉意的卷起裤腿来,想要将小油壶里的油滴进去。

只是却怎么都调整不好。

外头人群还在欢呼,道路愈发平整,算着时间已经离宫城不远,谭庐有些焦急,额头冒气汗来。他离京时是皇帝亲自任命的,此次回朝面圣,他也是重要人物之一。而谭庐其实也努力隐藏着自己的一双铁腿,极其在乎脸面,若是这关键时候他变成残疾了,对他这一路的努力也太不公了。

谭庐:“好像是里头有个齿轮要陀螺了。”

俞星城半蹲下来,她抬起右手:“我能用一点磁力,让我试试能不能帮上忙。”

她一直有练习自己对于磁力的掌控,但她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在全铁器的机械腿中只拧动那一个小小齿轮,谭庐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