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翌日清晨,日头还未出来,张氏娘家人便全来了,樊凡的外祖父、外祖母、大舅张壮、小舅张权和大舅妈何氏一一都来了。
樊凡从他人口中得知这是娘亲的娘家人后,乖巧地上前逐一问好。
这是樊凡穿越过来后第一次见到他们,只觉这一家子身材都颇为魁梧,两位舅舅均是国字脸,相貌上与张氏的温婉不甚相像。
外祖母见到樊凡,当即把外孙抱在怀里,忍不住老泪横流,哽咽道:“我苦命的孩子……”樊凡只能用自己的小胖手轻拍外祖母的后背,借以安慰她。
一旁的何氏眼睛也红了,忍住没流泪,劝道:“娘,您跟孩子说这些作甚,一会水娘见您两眼通红的,心里该是更不舒服了。”
樊凡的外祖父是个脾气犟的老爷子,如今不打铁了,身体也还硬朗,因为知道张氏在樊家过得并不好,所以一进院子便没有给樊家人好脸色看,声称道是要来把女儿接回家的。
张氏听到娘家人的声音,拖着虚弱的身子出来,只见那双眼哭得又红又肿。
本是说好了不哭的,可三个女人一见,没说上一句话,便都忍不住了。
大舅张壮是个木讷的,不知如何安慰,只能站在一旁,时不时递上手帕。小舅张权十七八岁的模样,张氏出嫁前,他与姐姐的关系极好,安慰道:“姐,你莫要伤心了,以后但凡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小凡的一份……”
好不容易止住泪后,张氏母子连同娘家人回到了里屋……樊家人猜到屋里会谈论些什么,事关张氏的走留,他们不好干涉,于是留足了空间。
待张氏在床上坐下,樊凡的外祖父便道:“水娘,如今发生这样的事,樊家待你又不好,你便跟爹回张家村吧,家里不缺你一双筷子。”
外祖母在旁补充道:“我们昨夜商讨过了,你大哥、小弟,还有你大嫂,都是这个意思。”
大舅母何氏也道:“水娘,你就跟爹娘回去吧,大嫂这边决计不会有一句闲话。”
张氏自然知道娘家人的心意,低头沉默了许久,才道:“爹,女儿若是跟您回去了,小凡还有肚子里这个小的,如何是好……”说罢把樊凡揽在怀里。
樊凡姓樊,不姓张,张氏如果回了娘家,樊凡却不能跟着回。
樊凡此时内心是复杂的,一面他不愿意看张氏守寡,一面他也不愿意离开“娘亲”,因为前世是孤儿,他如今恋上了这份亲情。于是樊凡未说话,任由娘亲自己决定。
外祖父道是:“他樊家的子孙,他樊家总归会养大,你不放心的话时不时来救济便是了。”
“爹您又不是不知道,家里的老太太眼里只有长子嫡孙,何时真把凡儿当亲孙子了,我若是走了,只怕他是天天上山砍柴割喂猪草,吃不饱穿不暖,当娘的怎么舍得……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张氏仍是不肯,哭诉道。
外祖母也是当娘的人,懂得这个道理,长叹一声,也不劝了,问道:“娘懂你的顾虑,只是这没了男人的日子苦啊,日子还长呢,孩子呀,你想好了吗?”
张氏倔强点点头,道:“娘,女儿想清楚了,明义他是个好男人,夜里睡得比女儿晚,清晨起的比女儿早,女儿生病他端茶倒水,便是只有这几年的夫妻情义,我也要替他把孩子养大,才对得起他……”
话说到这份上,张家人也不好再劝了,樊凡和肚子里那个小的,确实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兴许是在家里便已经猜到了张氏不会答应,外祖母早做了准备,从怀里掏出一荷袋,里面鼓鼓囊囊的,装了约摸十两银,塞到张氏的手里,道:“你既然不愿回去,这钱你拿着贴补家用,自已养孩子少不得钱,若是缺了回来跟娘说。”
张氏自然不肯,把银子推了回去,坚决道:“女儿怎么还能拿家里的银子,一家全指着那铁炉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弟如今还未说亲……爹娘当年把女儿从水里救回来,已经是莫大的恩情,女儿这些年过得不好,没能尽孝,若是现在还拿家里的钱,欠您二老的就太多了……”
木讷的大舅一旁道:“都是一家人,什么欠不欠的。”
张氏仍是不肯,推了好几次,最后哭道:“爹娘,女儿都这般了,你们还要女儿难做人吗……”
外祖母才讪讪地收了回去,不敢刺激到张氏,细声道:“养你这些年,知道你犟,娘亲也不为难你,你也别为难自己,以后若是真有什么苦楚,记得要回家,爹娘都在呢。”
张家人随后又是一番安慰,到了午饭时间,不肯留下用饭,才离开。
实际上,樊家这边,那黄氏也压根没用从粮仓子里取多的米出来做饭,不过是客套。
细心的樊凡发现,老太太和黄氏看到张氏没有跟着娘家人一起走,当即对了一下眼神,大有幸好如此的意味在里头。
根据昨晚听到的,樊凡猜想,黄氏大抵是怕张氏真一狠心跟娘家人走了,留下了樊凡一个累赘,很难摆脱。而张氏没走,黄氏就有理由提出分家,断得干干净净。
樊凡再瞧屋里的大伯和四叔,家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二人却道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能留在家里温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