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同志:华国作家协会决定于本月二十五日在京城举办文学作品座谈会,恭请您就文学创作发表高见,务请拨冗出席。华国作家协会诚邀。】
苏葵明白,他们邀请自己大概是因为这次的争论。文学界常有各种论争,或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输出观点,或是举办各种座谈会互相交流。
既然大家的争论是出于对《小草青青》的各种解读,那就让她这个作者出面,谈一谈这篇的创作。
苏葵原想着自己也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没想到这边会让她亲自出面。
苏葵最终决定,去京城一趟。
“你说你要去京城?华国作家协会邀请的?”
陈校长反复问了两遍,苏葵都是点头,还拿了邀请函给他看。
陈校长依旧恍恍惚惚,他觉得他在苏葵这里收获的震惊比过去几十年都多。
办公室其他老师都在,纷纷问她怎么回事。
林老师一拍手掌:“我知道!是因为你写的那篇吧?”
和刘建一样,他作为语文老师,也关注到了苏葵写的那篇,那些争论他也看了,正想找机会跟苏葵谈一谈,苏葵就来了。
苏葵就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陈校长这会儿缓过来了。
不就是在报纸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吗,不就是这篇文章引发了文学界大地震吗,不就是华国作家协会都邀请她参加座谈会吗?
毕竟苏葵给他惊讶的地方太多了,又多一件丰功伟绩好像也很合理……吧?
“你要去多久?”陈校长又担心起来,“他们不会为难你吧?”
听他们刚刚说的,对文章的批判很多啊。虽然苏葵平时厉害到几乎让人忽略她是学生,但毕竟年纪小,能受得了那些业界人的批评吗?
“这倒不会。”苏葵笑道,“都是文学界的前辈,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交流作品而已。”
文人都有自己的风骨,只靠作品说话,他们针对的也不是苏葵,而是她写的文章,更别说大家都是有名的学者,不会为难她一个学生。
不过苏葵猜,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苏葵猜得很对,这段时间争论作品的那些人很多都不知道苏葵的真实身份。
比如《文评报》的主编徐奚年。
那几篇关于《小草青青》的批评文章就是他写的。他是写传统文学的作家,十几年来创作过不少长短篇,同样是作协的成员。一向的观点是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启蒙和教化的作用。
这会儿他就对报社里来实习的学生说:“现在的一些作家,就是过于追求娱乐性,完全忽略了故事的思想性,人物塑造太浮夸了……”
“其实我觉得故事塑造得挺好的……”那学生小声说。
这故事他们班上好多人都在看,几乎是一会儿一个反转,一路跟着女主人公不断升级,别提有多爽了。
徐奚年为人严厉,但对小辈还是很包容的,倒也没为难她,只说:“要她是你这个年纪写出来的,那当然是挺好。”
可苏葵不是啊,怎么拿她和小辈比。
“那这个苏葵到底是谁啊?”学生问。
说实话,徐奚年也不知道。到现在为止,他对苏葵的所有印象全都来源于她写的这篇,还有之前她在《文学周刊》上发表的两篇文章。
水平是有的,可就是路走偏了。
他摇头:“应该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吧。”
他是把苏葵当同辈人,当然毫不留情地批评。
“那您这次去作协开座谈会,是不是会见到苏葵?”学生当然也知道这段时间的《小草青青》之争。
徐奚年点头,心里冷哼一声,不管他们怎么说,都改变不了这篇就是个缺乏思想深度的作品。这次座谈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到时候见了面一定要跟她争出个长短来。
座谈会在京城举行,他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出发。
此时,苏葵也在为出发做准备。
得知她要去京城,班上同学都惊呆了。
他们听到了什么,班长写了一篇长篇发表在报纸上,还被好多作家学者关注,华国作家协会竟然要请她去京城讲话!
妈呀,以前是跟外国人讲话,去市里讲话,现在竟然要去京城里讲话!
忽然有人开口说:“我看过那几张报纸,那上面的王国梁是不是我们初中课本上学的那篇课文的作者啊?”
又有人开口:“那个,徐奚年好像就是《金山上》作者……”
有几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之前也在报纸上看见了这件事,只是不知道这人是苏葵。
这会儿一说出来,面面相觑。
也就是说,在报纸上争论苏葵这篇的几个人,居然是他们语文课本上出现的作家!
“班、班长是要去京城见咱们书上的作者了?”有人结结巴巴。
“我这辈子,可能只会在书上看见这些人的名字……”有人恍恍惚惚。
就是苏葵说不是去讲话只是交流,他们也听不见了,满脑子都是班长太强了,太厉害了,这是让他们仰望都仰望不到的水平啊!
“班长,那你走了,三模怎么办啊?你还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