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的追问起桃桃起来——
“白同志我们明年能养羊吗?”
“咱们这儿有湖,能不能种水稻?”
“白同志,那甘蔗好甜啊,明年还种,成吗?”
“要不养猪也可以……”
蒋宏志的声音陡然激动了起来——
“乡亲们!同志们!没有一个人反对吗?啊,有人反对吗?有吗?没有……所以大家是全票通过的,对吗?”
乡亲回应了他——
“捐吧捐吧!塘泉镇也不容易!”
“我同意捐粮!”
“蒋大队长,说好了咱只捐今年的,明年这补助粮还得回到咱们这儿来!”
“早点儿捐吧,人家也挺不容易的,早一天拿到粮食,也让他们吃顿饱饭!”
蒋宏志看向了第二生产大队队长兰采珠。
兰采珠没吭声。
就像之前肖晴娟向桃桃介绍的那样——目前这个近五百人的大型村落,是在解放初期,国家动员附近饱受匪患的老百姓临水而居,集体抱团求生存。
但一半儿是本土部落,一半儿是外来者,这个村落并不平静。
再后来,知青下乡。
蒋宏志等一众有文化的青年来到这儿,感受到严重的排外思想。最后向上级汇报,灵溪绿洲就被编成了两个生产队。
兰采珠负责第二大队,二百多个队员多为本土部落成员,绝大多数姓兰。
蒋宏志是第一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管理的多半是解放后才迁居至此地的老百姓。
既然分了队伍,那两个队伍难免存在竞争的意思。
在刚开始的两年里,蒋宏志所领导的第一大队,无论是在人心凝聚力方面、还是劳动力方面,都比不上第二大队。
可蒋宏志是个狠人,以身作则带领着生产队成员拼命干活……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植树业绩、土豆种植慢慢与第二大队持平。
直到去年——
兰采珠不识字,对于政策方面的嗅觉不如蒋宏志灵敏。
蒋宏志无意间听到上级想在荒漠里开实验田?他立刻就想起来,好像附近的几个绿洲里,每一个绿洲似乎都入驻了一个农业科研实验田,而承接实验田的集体,只要愿意配合科研工作,多多少少都能得到额外的补助。
蒋宏志赶紧打报告给上面,极力推荐灵溪绿洲。
后来,白桃桃的实验温棚才建在了这儿。
结果白桃桃居然还和蒋宏志两口子是旧识?并且她一到,就立刻安排第一生产大队的人脱盲,还给上各种各样的农业方面的养殖与种植课程?
最最最重要的是,白桃桃还教他们弄了个温棚种菜,又让他们开荒、多种一季土豆,还让他们养鸭子养鱼???
兰采珠也看向了蒋宏志。
刚才蒋宏志在向第一大队的村民们汇报今年的收获时,她听得格外认真。
也格外眼红。
说实话,今年一整年,一大队的人都干了些啥,她和二大队的村民们全都看在眼里,但并不以为然。
——因为荒漠的冬天太冷、又太长,养鸭养鱼?
太不现实了!
天一冷,鸭子会被冻死的。也不是没人在湖里养过鱼,但荒漠的气候……万一遇上个旱年,水分蒸发得快,湖水就会泛出盐碱味儿,鱼受不了就全死了。
在过去,这种事儿不知发生了多少回!
但因为这些事儿都是白桃桃搞出来的,所以兰采珠……决定持观望态度。
毕竟白桃桃是搞科研的,她应该懂得气候和盐碱地对植物、作物和家畜的收成和影响。
既然白桃桃敢指导村民们搞温棚,养鸭子养鱼,就证明她一定是有把握的。
今天在开大会之前,蒋宏志就已经跟兰采珠通过气了——
“……不瞒你说,我希望二大队跟我们一大队一块儿,拒收今年的补助粮,并且把这批粮食捐给受了灾的塘泉镇!”
兰采珠当时就拍了桌子,厉声喝道:“我敬你蒋宏志是条汉子!可我们二大队比不得你们一大队,今年种的粮已经超了标……要是我们不收补助粮,你是想看着我们活活饿死?”
蒋宏志皱眉说道:“只是商量而已,你也不必太激动。我们在这绿洲里,才被汉渭分明的分为一大队二大队的,可在外头,人家都认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兰采珠沉默了。
蒋宏志,“我不希望我们变成两个敌对的团体,毕竟都是一个村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这次我们捐了,你们不捐。那四年前的那场雪灾,你们也吃了附近三镇送来的救济粮……你是希望我们打着锣的去跟人家说,‘这是灵溪绿洲第一生产大队给你们的粮食,第二生产队兰采珠他们可没给’……这是你愿意看到的?”
兰采珠渐渐冷静了下来,她看着蒋宏志,问道:“这么说,你还是为了我们好?”
蒋宏志,“你要是不愿意谈也没关系,那我就照刚才说好的那样办——我就告诉人家,灵溪绿洲第二生产大队连一个土豆都不愿意给你们!全是我蒋宏志捐给你们的!”
兰采珠:……
“我再想想。”她的态度缓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