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叫马谡如何不急? 马谡自幼高才,先后跟随兄长马良和诸葛亮,久历戎机。朝廷中关于军务的布置,几乎没有他想不到的,几乎没有他不熟悉的。无论是对中枢任何一名重臣,马谡都敢于侃侃而谈,指点江山,更能慧眼识破重重玄机,从不为人所诈。 就连诸葛亮的一举一动,如今在马谡眼中,也不似当年那般高深莫测。 此前岁首之前数日,诸葛亮被皇帝点名领兵出征,而次日皇帝的旨意更是下得又急又快,全没有给长安城中文武诸官留下反应的余地。据说直到虎贲、羽林两营离开长安的次日,如李严、黄权等人恳请领兵迎敌的奏章才正式递上去。 诸葛亮解释说,这个安排是皇帝临时起意。他身为丞相,也必须尊奉皇帝的旨意。 可就在此前一天,诸葛亮却通过尚书台,急调了正在槐里负责转运粮秣物资的马谡到长安。而皇帝下达旨意的时候,风尘仆仆赶到的马谡一路顺畅地完成了重重手续,忽然之间就成了丞相府的参军。 这其中,可见两个道理: 一者,早前皇帝使丞相参与指导虎贲、羽林两营的训练,可见皇帝早有此意,而丞相对皇帝的意图也早有预料,所以才紧急召回我马幼常。 二者,丞相虽然英明,但猝然遭逢强敌,其实还是有点紧张的,并且还有一点缺乏信心。 第二条非常关键,所以马谡在出兵以后,积极协助诸葛亮完善作战方略。他更相信自己能在战斗中参予指挥,立下大功。 然而真到了身处炽烈的战场的时候,马谡才明白,以前自己对战场的想象和揣测,全然都是假的。明明距离厮杀之地尚有距离,可马谡已经被空气中弥散的血腥气逼得几欲呕吐。那些喊杀声和此起彼伏飞起的断臂残肢,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头脑,令他简直赶到晕眩。 战斗到这时候也才一个多时辰,可在马谡的感官中,漫长得像是过了一百年、一千年。他无数次地盘算着,得把大车拿出来用了,可诸葛亮竟然不急? 敌人就在眼前了!那张辽勇猛到这个程度,那些曹军骑士的吼叫声如此可怕,马谡甚至都看清了他们若颠若狂的面容,听到他们在喊:“杀死诸葛亮!攻下长安城!富贵荣华,就在眼前!” 喊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仿佛群狼咆哮,将要把汉军上下撕扯成碎片,吞噬所有人的血肉骨骼。 这和在舆图上指点江山根本不一样,这时候真的会死人!马谡又急又怕,脑中一片空白,额头上的冷汗如瀑布般流淌,越过眉毛,灌进眼眶,只觉得两眼又酸又涩,仿佛要淌下泪来。 诸葛亮却镇定异常。 他在追随玄德公的十多年里,确实没有领兵独挡一面的经历,更没有直接指挥过战斗。但此等厮杀场景,一点都不让他感觉陌生。 眼前曹军如狼似虎汹涌而来的情形,反倒让他清晰地回忆起少年时的经历。当时诸葛亮阖家被曹操掀起的兵灾逼迫得背景离乡,沿途目睹了无数惨绝人寰的场景,目睹了无数的屠杀,无数的哀嚎,无数的血。 那情形,比现在所见的,还要可怕多了。以至于他在隆中躬耕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梁父吟。有些荆襄同伴为诸葛亮吹嘘说,这是因为孔明悲哀士人立身处世之不易。其实,哪来这样的用心? 梁父吟是挽歌! 诸葛亮与无数流民狂乱奔走逃亡时,趟过战场血泊惊恐躲避曹军搜索时,目睹曹军砍杀百姓如芟野草时,这首挽歌总在耳边飘荡,以至于直到成年,诸葛亮还能熟极而流地吟唱。 多年来,这首挽歌一直深深携刻在诸葛亮的心里,不断地提醒他,必须诛除曹贼,恢复汉家秩序,重建太平。 此时此刻,诸葛亮再一次看到曹军厮杀逼近,但他一点也不畏惧,甚至有点如释重负。 来得好。 只怕你们不来。 只怕你们不以大将领兵,全力杀来! 盈耳的杀声之中,诸葛亮镇定自若,甚至还轻声笑了笑,放缓语气对马谡道:“幼常,我们昨日行军时,其实已经商议过了,你还记得么?” 马谡以戎服袍袖擦汗,茫然反问:“什么?” 诸葛亮耐心地道:“以大局来看,大汉蒸蒸日上如少年,曹魏弊病丛生如老朽。假以时日,少年必定胜过老朽,他们能够利用的时间很是有限。所以曹魏才会急躁,才会被我们露出的破绽所诱,意图流血五步,以逆转天下大势。那么,在具体的战局上呢?” 马谡先是发呆,然后猛然警醒:“他们能够利用的时间更加有限!” “是。”诸葛亮颔首:“终究黄公衡、陈叔至等人都在关中,并非远隔千里,他们赶会长安,其实很容易。而我们给曹军留出的时间,非常之短暂。曹军渡河要多久?行军要多久?预计用来夺城的时间要多久?现在又加上了与我军精锐之师的野战,想要赢下这一场,他们打算耗费多久?战后的整顿,又要多久?他们是在争分夺秒地把握自己臆想中的机会,不敢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所以……他们也不会放过一点点的机会!”马谡有点明白了。 “此前我军不动如山,以严整之势连番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