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静下心来,也深刻地意识到孙氏为什么想让孙家和司徒家联姻,因为在这战乱年代,孙家的地位不复以往,不再是能被孙氏依靠的娘家,可她不能就这么让孙家没落下去,所以就尽可能让孙家和司徒家捆绑到一起。还有就是随着司徒骏飞黄腾达,他的女人又多了两个,而凭她们的家世,也不是孙氏能够像过去那样随意拿捏的,所以她很有压力,一心想要孙家能够起复,而联姻也是一种,能让司徒骏多看顾孙家的方法。
殊不知就如今而言,司徒家的嫡子女,在司徒骏心中分量最重,而司徒骏是不会宠妾灭妻的。
而林蒙在多少理解了孙氏的心态后,还是决定扶孙家一把。当然了,她首先还是要看孙家有没有可用之人的,哪怕是仅仅有可以吃苦耐劳的闪光点都可以。所幸孙家还是有愿意上进之人的,她舅舅的庶子孙秉后来就入了林蒙的小队,跟着林蒙立了不少功。
这却没能让孙氏满意,她责问林蒙为什么不选她嫡亲的表兄。
林蒙记得司徒骏的提点,所以她又拿出来耐心来。林蒙想着能否让孙氏开阔眼界,想孙氏她能够慢慢地改变心态,就想着能够请人来教孙氏,或者让她多出门交际交际,只是这好像没起到多少作用。
随着林蒙声名鹊起,跟着她的人都成了后起之秀,其中就包括牛律。牛律勇武过人,又有真才实学,他立了功得到晋升,那都是他应得的。可孙氏觉得牛律是牛氏的娘家侄子,牛律厉害了,牛氏就会爬到自己头上来,所以就一哭二闹地让林蒙把牛律赶走,让林蒙的表兄顶替牛律的位子。
林蒙的耐心终于告罄。
本来她就有精神洁癖,孙氏对她只有生恩,因而在林蒙的世界观中,和她一起长大,在战场上她能够交付后背的牛律,才是她该亲近的。还有,林蒙自认为她对孙氏已经仁至义尽,孙氏为什么就不能明事理一点呢?她以为上阵杀敌是什么,是小孩子玩家家吗?她为什么不去和司徒骏去闹,让司徒骏去把牛氏的兄长也一并赶走?
林蒙便不再理会孙氏的无理取闹,倒是让孙氏更认为她对自己的外家冷血无情,而自己根本就是白生养了她一场。
孙氏笃定林蒙是个白眼狼,哪还会对她有什么好脸色,连带着也不待见站在林蒙这一边的司徒淳,只将满腔心血都放到了司徒泽身上。
司徒泽夹在母亲,和弟妹之间也是两头为难。所幸弟妹对他仍旧尊敬。在司徒泽看来,孙家那都是隔着一层的,再亲近哪里亲近过自己嫡亲的弟弟和妹妹。更不用说孙家还真是没有多有用的人才,但他嫡亲的妹妹和弟弟就不同了,他们俩日后必定是自己的助力。而他们兄弟三人好了,母亲自然只会更好。
再说回到现在来,孙氏尽管很想让自己的娘家侄女,做她的儿媳妇,可她却很清楚一个出身高的儿媳妇,能够司徒泽带来多大的助力,所以对穆氏还是很满意的。只是穆派若是不如以往,孙氏肯定跟着忧心,她难免会埋怨上作为导-火-索的林蒙。
不,不是难免,而是一定。
司徒骏也清楚这点,所以才会这样的感叹,可感叹归感叹,司徒骏也没有多放在心上。因为无论如何,孙氏想谋划什么,都不可能越过自己去——司徒骏对于自己“齐家”的本领,还是蛮有自信的。
林蒙就不去吐槽这一点了,同时对于孙氏会有的埋怨,林蒙也表示了无所谓,她这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都在这对自信心爆棚父女的预料中。郭预答应了司徒骏的交换条件,在群情激愤下,穆镇安被军法处置。
骤然失去了长子,也让穆武义苍老了许多。
再有伏怀和他的将士们自认是知道了林蒙战无不胜,还胜得犹如神助的原因,所以没多久就有谣言传出来,说玉面罗刹能够调用阴兵,她是罗刹在世,得罪了她她能够让你不得好死,死无葬身之地,还无法投胎转世。
穆武义听闻后,也不知道他都想了什么,反正他病得越发重了,还疑神疑鬼起来。就这样,穆武义撑了没一个月,他就病逝了。
穆武义去世后,林蒙大嫂穆氏的父亲穆镇林识时务地,再三让贤于司徒骏,还说他这一派人愿意追随司徒骏。于是在推辞一番后,司徒骏成为了淮安起义军名副其实的首领。
等到后来司徒骏称帝,他有册封穆镇林为东平郡王,是为四王之一。
又过一年,淮安起义军在继徽州府和池州府后,又势如破竹地接连拿下了安庆府、饶州府等州府,占据了安徽和半个江苏,以及湖北东南部,成为了江南起义军中最有声望的一支。
这一年林蒙十六岁,她的婚事被司徒骏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