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元宝第一次给人写信, 还是要寄到海外的信,申大哥的书房里有一个地球仪,他在地球仪上看到过申大哥现在读书的国家, 瞧着挺近,实则特别远。
比到京城还要远十万八千里的远。
元宝近来在读西游记,他想着,自己要是孙悟空就好了,一个跟头就能翻过去,也能看看申大哥读书的地方什么样。
元宝其实也很想去京城看看, 听林行说京城东西可多了,起码是一百个栗子沟村儿的大小。京城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店,像林行有时穿的崭崭亮的小皮鞋就是京城买的。
甭看元宝不咋爱读书,他在信上特别会给自己贴金, 写自己每天都读书,上课可认真了,还会借申大哥书房的书回去看。他觉着先生讲课有些枯燥,那些圣人话有点空, 还不如他自己找书看,教给栗子哥拌鱼饵, 栗子哥多钓很多鱼,还送了他一条大鲢鱼。他还从食单上学了新吃食的做法, 教给他娘做。
元宝叼着他娘新做出的麦芽糖, 觉着先生应该教一些实际的东西,他想跟先生商量商量, 讲一讲地球仪上那些国家的事。
元宝借大嫂子的钢笔,给申大哥的信一写就是十来张。
不过, 貌似先生也不大知道地球仪上那些国家的事,元宝便退而求其次,让先生讲一讲京城的事,这总该知道吧。
先生是个很文雅的人,说到近年来墙头变幻大王旗,总是大摇其头。
林行也露出很揪心的小模样,元宝倒是说,“就是历史书上的朝代更迭,这是一样的啊。”
先生道,“以往朝代更迭,这仍是我炎黄子孙的土地。如今洋人随意插手我朝政务,简直岂有此理。”
林行说,“那得想个办法把他们赶出去啊。”
先生鼓励俩学生,“所以你们得好好读书,以后方能振兴我华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行小脑袋点的似小鸡琢米,元宝说,“怪不得先生您姓顾,顾炎武是您祖上吧。”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有“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话。
意思就是,朝廷是帝王大臣的事,而天下兴亡,是每个人的事。
顾先生捋须颌首,“正是。”
史上顾炎武一生反清,拒绝清廷征辟,他说这话,再合适不过。
如今顾先生用此语,亦再合适不过。
元宝偷笑,“先生,那清帝逊位,您肯定很赞成吧?”
顾先生轻嗔,“气数已尽,逊位是满人明智。”
元宝说,“先生,那您再给我们讲讲这逊位的事儿吧。”
顾先生脸一板,“看你们今儿作业写的怎么样,写的好,明儿就讲,写的不好,再说。”
元宝心说,原本看顾先生一幅上年纪的迂腐样儿,没想到还挺会讲条件。顾先生不理元宝心里在嘀咕什么,俩学生,林行心地纯净,学习认真又刻苦,是老师最喜欢的一类学生。
元宝也行,看着也挺认真的,但只瞧还有功夫看那些闲书就知道,这小子课业外还有的是闲功夫。
元宝不论机变还是资质上,都更胜林行一些。
不过,胸无大志说的就是元宝这类人。顾先生不论是讲圣人之言还是讲让华夏人蒙羞的近代史,都没能从元宝脸上看出任何向往抑或愤恨的情绪。他就一幅旁观者的样子,说两句,“啊,果然是圣人才能办到的事啊。咱们普通人就算了。”
或者,“啊,历史就是这样啊,咱们普通人,就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栗。”
简直让人没法儿说。
他还不是刺头,他就是没志向。
小小年纪,一点热血都没有。
其实,更客观的说,应该是元宝的热血跟顾先生大有不同。
像顾先生说起京城那些有名的馆子、华贵的酒店之类,元宝俩眼珠子就亮的跟灯泡似的,听的津津有味。
顾先生感慨,“人当志存高远啊。”
元宝耳朵尖儿动动,觉着顾先生好像在说自己,他就说,“人无百岁满,常怀千岁忧。先生,当乐且乐啊。”
顾先生气的,“要都跟你似的当乐且乐,国都亡了。”
元宝想了想,他说,“像先生说的那些志存高远的人当然是很值得敬重的,可如果人人都这样,岂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了?”
顾先生从未听过如此奇异之语,不禁道,“惟如此,我华夏民族方可复兴。”
元宝说,“像地里的庄稼,有小麦有玉米有高粱有小米。还有村里的树,榆愧杨柳,也都不一样。庄稼跟树尚如此,何况人呢?”
“人有将军、有官员、有学者、有学生、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商人、小贩、农民,怎么会都一样呢?”元宝思考后方得出结论,“人生来就应该是不一样的。”
顾先生道,“狡辩。不论是做什么行业,都当心存远志,为民族复兴而准备。”
元宝翻了翻炭炉上烤的土豆,“像先生肯定是志向远大的人,先生吃的饭,是农民种的。穿的衣服,是织布女织的。种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人,他们的志向可能就是自己吃饱饭,一家子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