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地渐渐瓦解。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在世界各地重复,居住在低洼地势的人们开始大规模迁徙,可即便有了提前的预判和预警,突如其来的洪水还是让不少人丧生。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暴雨持续着,海平面上升着,洪水中裹挟的杂物也渐渐沉淀在海底,洪流最终将变成清流,而活下来的人也越来越少。他们全都聚集在高原高山,通过船只来到最后的希望聚集之地,处于世界屋脊,拥有最高海拔的,冰川永冻的世界港。 暴雨不仅推高了海平面,更推高了大气层,所以空气稀薄导致的高原反应的下界也被推到了更高的天空,这使得世界屋脊能够容下更多的难民,意味着船坞和世界港能够拥有更多的劳力,同时拯救更多的人。 重新整理好思绪,艾莉兹看着那些机甲和无人机正在为方舟涂装暗蓝色的油漆,如同蚂蚁在巨象身上涂鸦。五百米的巨型塔吊勉强够到方舟的船首顶端的尖部下方,正在用白色的巨型刷子涂上编号。她突然笑了,说道:“没事,放轻松,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移民的时候不是过滤了相当一部分人吗?说不定四百万人正正好呢。” “这个笑话可不好笑。”余和春的表情依旧紧绷着,他还在不断地给自己施压,防止自己崩溃,但也正如艾莉兹所说,他要控制好力度,不然自己还是会崩溃,“四十天是封顶的绝对期限,踩点可不太好。我们不知道这样平和的暴雨会在什么时候超过阈值,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因为暴雨将化为真正的洪水。” 三十日。 距离预计的四十昼夜,还剩下十天,海平面已经超过了大气对流层平均高度的一半,达到了原本海拔七千米的高度。全球唯一剩下的陆地就只有世界港所处的山脉,“方舟”计划也迎来了最后高潮,又有二十艘方舟加入了流浪者的队伍。 对于这样的结果,余和春是不满意的,但实际上,这在他的预料之中。第一波的四十艘方舟是能够凑出舰艇的下限,在那之后的方舟都需要从零开始现造——一切以效率而非质量为准,当然,这只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实际上,最后二十艘方舟的制造的确是赶出来的。余和春有点担心粗制滥造的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但当他看到许多没有通过抽签获得船票的难民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制造小舟后,就顿时不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担心了。 方舟舰队旗舰诺亚号,原军舰艾尔诺兹号,甲板。 “为什么要通过抽签决定,而不是让精英先走呢?”余之泉站在甲板上,全身浸湿在暴雨中,没有撑雨伞——自从二十日余和春强制要求所有幸存者接种新人类创造计划第三期基因改造疫苗,就几乎没有人打伞或者穿雨衣了,只是依旧保留着的就只有衣物遮羞的古老习俗,“要让文明延续下去,就不能让那些累赘占去了位子。” “要让文明延续下去,就不能让他们抓到任何把柄,当众抽签是最公平的方式,分等级只会造成不满,甚至更糟,发生暴动。”余和春沉吟道,“所以你现在看到,没有抽到船票的人还在徒劳挣扎。” “你不正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大的可能存活下来,才研发了第三期的试验药吗?难道不是因为第三期试验药的效果,才给了他们‘及时不上船也不一定就一定会死’的信心吗?” “待在船上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船上有补给,不上船,就相当于是主动抛弃,或者被抛弃。”余和春转身迈开步伐,沉吟道,“我们回去吧,时间也差不多,这里被完全淹掉之后就要准备起锚了。回去看看舰队的列阵队形。” 两人走进船长室,刚刚走到控制台前,红色的警报就毫无预兆地突然爆发。 警铃大作,几乎要把余和春的声音淹没:“这是怎么回事?嗯?” “报告,世界港东面检测到高达六百米的巨浪!预计十分钟后到达!”一个军官回答道,“洪流的输出速度突破了阈值!正在以指数爆炸增长!” 世界港是世界最高山脉在西面围绕形成的高原,由于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高原的较低部分,只留下高原较高的部分和最高的山脊而形成的半月牙型海港。如果超过方舟高度的巨浪从东面直接打击,对于整个舰队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人类根本没有作好准备。 六十艘刷成黑蓝色的巨大方舟,沿着半月型的港湾排列开来,它们只来得关上舱门和放下沉重的船锚,就被第一波浪潮狠狠冲击。后方临时赶工制造出来的方舟被巨浪的撞击掀了起来,甚至有几艘直接扯断船锚的铁链,整个被巨浪和瞬间迸发的反作用力抬飞起来,狠狠地撞击在后方高耸的山脊上,碎成无数残片,带着生命与鲜血的飞溅,与所有的金属一并被迎面扑来的洪水吞噬。 就连方舟都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就更别说那些没有抽到上上签的人们了,他们的一叶孤舟在第一波浪潮中全军覆没,身体坠入汹涌的海波中消失不见,只是不知道新人类创造计划的第三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