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香菱,改名儿叫秋菱的,姨太太还说过,老祖宗怎么忘了?” 贾母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她!那孩子可怜见儿的,生得单弱。听说她病了,如今可好些?”这两句却是问宝钗。 宝钗不好说秋菱已卖,含混道:“劳老太太记挂,已经好了许多。” 贾母笑道:“和你妈妈说,下回把她也带上,让我见见。” 若问秋菱之病,宝钗还可搪塞,如今要见人,难道去邢家寻么?可若当众直言,失了颜面不说,还易招惹闲话。 宝钗思索一阵,笑道:“她而今由邢妹妹照管,不在妈那里了。 ” 贾母笑对岫烟道:“别忘和蟠儿媳妇稀和稀和,不然她怨你眼里只有小嫂子,没有大嫂子。” 探春此时亦知原委,怕宝钗尴尬,笑道:“正是!好久不见蟠嫂子,多早晚请她坐坐。” 宝钗正没抓摸,闻言忙道:“我替嫂子谢妹妹盛情,她这两天回娘家,回来再说罢。” 话音刚落,又闻窗外人声道:“老祖宗可在这里?我给您报喜来了!” 贾母原是躲午困来的,和孙女孙媳玩笑一阵,瞌睡早散了。此时见凤姐追来,愈发开怀,道:“你是精细鬼还是伶俐虫?藏到天边都能找来。” 凤姐手里比划,连笑带嚷道:“还是宝兄弟福气大,他一定亲,又送来一桩喜事。” 贾母忙问端的,凤姐故意凑前,低声道:“才孙家送信来,我们二姑奶奶有了好消息....” 贾母舒一大口气,道:“我只说二丫头命苦,摊上那么个男人,今日到底苦尽甘来。” 探春等都是女孩儿家,不好接这话,李纨忙道:“生下一儿半女,姑爷心定了,两口子就好了。” 凤姐瞧见宝钗姐妹,道:“蝌兄弟送你二哥哥什么?我要看看,他还藏着不干!” 宝钗笑道:“我只知姐妹们的礼,兄弟们的他也瞒着不说。”一壁唤莺儿送进盒子,道:“这种笔是南国独产,通体由木头芯子抠成。” 探春就她手里看了看,道:“怎么没有笔头?” 宝钗道:“那细细的针端样儿就是笔头,要用时,蘸墨在纸上写便是。”说着一一分与众人。 惜春耐不得,也无暇吩咐备纸,拣片裁下的重绢碎料,依言往上一划——只听“刺啦”声响,绢已脱丝,连毡垫都染了一道黑。 姐妹们又是可乐,又是埋怨,都道:“看笔头儿那样细,也该温和些。”惜春道:“并没很使力,怪这绢太薄。” 宝钗接过笔,示范道:“墨不可太多,轻轻下笔,用力均匀,最忌忽轻忽重。” 惜春点头受教,再试试,果然笔迹纤细,似有若无。拍手道:“这个好!以后描画样子就用它了!”又向宝钗宝琴道谢。 探春推岫烟道:“四妹妹烧香不拜真佛,要谢的在这儿呢。”惜春忙过来道福。 岫烟红着脸,含笑不言。李纨道:“我们三姑娘和凤奶奶一样,又有口齿又有谋略。就该托生成男儿,和老爷们外头为官做宰。” 凤姐笑道:“你说迟一步,老爷刚去了锦乡候府,和人家三老爷吃酒哩!” 一句话既趣着探春,又趣着黛玉,不但逗得贾母前仰后合。姐妹们也你推推我,我挤挤你,望着黛玉偷笑。 正热闹间,忽见门口人影一闪,鸳鸯眼尖,看那人很像琥珀,忙先出去探问。 不多时转回来,先对凤姐丢个眼色,柔声劝贾母道:“老太太解了乏,就家去罢,姑娘们再玩会子,也就散了。” 凤姐亦过来相扶,道:“上回那羔羊牛乳汤,老祖宗不说好来着?晚饭我已吩咐预备了,别等冷了吃,存在胃里积油。” 贾母便也随她起身,众人送至门外,看人走远方回。 这里贾母回到上房,贾政正在厅上磨圈儿,见到她,忙亲自下阶搀住。 贾母因命鸳鸯:“把人远远带出去,不许一个近前。”鸳鸯答应去了。 贾母见贾政一副灰心丧气模样儿,哀叹连连,欲言又止,道:“不用那里乔张乔致,我嫁来一甲子,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有话只管说。” 贾政双目赤红,咬牙道:“宝玉黛玉的婚事,怕要保不住!” 贾母原拄拐坐着,闻言“霍”地起身,几上茶碗被衣袖带翻,“哐啷”砸在地下。贾母指着贾政,颤巍巍道:“你再说一次,什么保不住?” 贾政傍膝跪倒,禀道:“是北静王爷,他,他想纳黛玉为妃。” 贾母惊道:“北王?北王已有少妃,怎么娶玉儿...”说到这里突然停住,自己发回怔,流泪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