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五载(757年),年底。 唐军与叛军作战,已经将近整整一年,双方人马都是困乏,故而时近年关,战事渐歇,两方迎来了一段难得的休憩。 段秀实去了敦煌,孔攸驻守灵武,李光弼去了安西军和北庭军的驻地,周钧难得给自己放了个假,赶往了家人所在的凉州。 骑马走在凉州城内,周钧远远看向家宅的方向,心中有些感慨。 在外征战数年,都未归家,如今也不知家人是什么模样。 行至公主府的门前,孙阿应先下了马,去了门房通告,驸马回来了。 周钧将马交给亲兵,刚刚走进前院,就听见后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身月黄短襦、如琬似花的尹玉,看见周钧,不顾旁人,快步冲了过来,紧紧抱住了后者。 周钧伸出手,搂住尹玉,隐隐能够听见她在小声啜泣,便低头说道:“我回来了。” 尹玉沉默不语,只是抱住周钧,迟迟不肯松手。 就在这时,一个年约四岁的男孩,在几个下仆的陪同下,悄悄走到廊道里,小心看了过来。 周钧看向那个男孩,又向怀中的尹玉问道:“那是……逍儿?” 尹玉抬起头,擦拭了眼角,转头说道:“逍儿,还不过来见你阿耶?” 周逍闻言,连忙走了过来,学着大人的模样,向周钧稽首拜道:“阿耶。” 周钧轻轻放开尹玉,笑着看向周逍,心中感慨万千。 离开长安时,周逍尚小,还不会说话,如今却已经这般大了。 周钧让周逍起身,又问了些学业和近况,最后对尹玉说道:“先进去吧。” 尹玉点头。 一行人走向后苑的大门,周钧远远看见,萧清婵、宋若娥二女,侍立在苑门处。 二女瞧见周钧,脸上皆是激动之色,碍于公主在场,只能循礼而为。 周钧看向众女,想起这几年的遭遇,轻轻叹了一声,接着说道:“凉州的冬天,酷寒难捱,都别站在院子里了,进屋吧。” 走入后苑的正堂,周钧坐下来,萧清婵取来温茶,又递上了干巾。 周钧擦洗了脸孔,这才端起茶水,抿了一口,顿时感觉整个身体都放松了下来。 尹玉坐在他的身旁问道:“二郎这次归家,应是能住的久些了吧?” 周钧:“明年早春,大军自灵武开拔,出兵河北。我在凉州过完年,就要出发,过去筹备战事。” 尹玉听完说道:“二郎能在家中过年,那也是好的。” 周钧:“你们这次从长安来凉州,路上可有什么变故?” 尹玉:“叛军南下,四处都是不太平,路上遇了一些麻烦,多亏了骆安源麾下的士卒,这才没出岔子。” 周钧点头,又问道:“我的父母,还有兄长呢?” 尹玉:“公婆住在南城,阿兄和虞珺娘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宅院,他家的儿子周尚,常常来陪逍儿玩闹。” 听见父母和兄长无碍,周钧松了一口气。 见周逍站在门口,满脸好奇的看向自己,周钧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过来。 待儿子走近了一些,周钧开口问道:“离开长安,来了这凉州苦寒之地,可有什么不习惯?” 周逍声音稚嫩,但话语中有着同龄人少见的成熟:“阿耶,长安虽好,但繁华会迷了眼睛,安逸终会消磨了意志。” 周钧听到这里,愣了片刻,问道:“这话是谁教你的?” 周逍不敢撒谎:“是师公。” 周钧转头看向尹玉:“师公是何人?” 尹玉:“师公乃是庞左监,他是逍儿的蒙学,又不肯以老师自称,逍儿便称他为师公。” 周钧恍然。 周逍此时忍不住问道:“阿耶,师公为何没有来凉州?” 周钧沉默了片刻,对周逍说道:“他留在长安,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周逍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周钧想起庞忠和,心中有些郁郁,向周逍摆了摆手,示意后者可以出去玩耍。 周逍面露喜色,向周钧告辞后,快步出了堂门。 尹玉见周逍走远,向周钧问道:“我听旁人说,马嵬坡兵乱,禁军中的陈玄礼将军,带兵杀了杨氏一族,又威胁父皇去杀贵妃?” 周钧:“陛下令高力士勒死贵妃,倘若我再迟来一步,怕是就无力回天了。” 尹玉惊到好半晌没有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