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奴牙郎
  4. 第477章 匠鸿太学(中)
设置

第477章 匠鸿太学(中)(1 / 2)


说完了棉花的事情,周钧又向彭婆问道:“匠作内坊迁来了安西,丝绸原料的筹备,可有困难?”

彭婆摇头:“安西境内,于阗镇(和田、洛浦)和疏勒镇南部(喀什、莎车),两地都是丝绸原料的产地。其中,于阗镇产出的丝绸,纹样粗犷奔放,染色简洁明快;而疏勒镇的丝绸,丝纹细腻严谨,染色绚丽多彩。前者可用来纺织轻罗,后者可用来纺织重罗,各有千秋。”

周钧听完,向毛顺和彭婆说道:“用来织纺的花楼机要加紧建造,工匠和织娘等等,也要加紧招募……安西丝绸的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最少扩产到十倍。”

毛顺听了一愣:“安西虽然也产丝绸,但是受水源、植被、蚕种等等限制,织出一匹绢,所要付出的花费,要高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眼下倘若大量扩建,除了花楼机产出的彩纹重罗,尚且在市场上还有优势,其它诸如轻罗、绢布、锦缎等等,在成本和售价上,根本无法竞争过中原和江南丝绸,可能会得不偿失。”

周钧摇头说道:“这一点无需担忧,总之生产安西丝绸的工坊,需要尽快扩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毛顺和彭婆对视了一眼,二人点头应了下来。

周钧又将视线投向一旁的董燕娘,开口问道:“倘若我没记错,你之前是宫中的尚工?”

董燕娘连忙回道:“是。”

周钧:“陶具和瓷器,可会制作?”

董燕娘:“回都护,唐三彩、浣陶、青瓷、绿瓷等等,都会一些。”

毛顺向周钧说道:“这釉瓷司,老夫虽说挂了一个司掌之名,但真正管事的,还是燕娘这个副手。她上釉和烧瓷的手艺,要远远强于老夫。”

周钧向毛顺问道:“我曾经看过《匠鸿经》,见书中对青瓷的制作,曾经专门做过研究?”

毛顺:“不错,唐三彩一类的陶器,胎质松脆,防水极差,用过一段时间就会掉釉,实用性并不高。老夫不看好陶器,真正想要改进的,还是瓷器。”

周钧:“皇家御用瓷匠,大多都在河东、山南和江南,安西倘若想要制造瓷器,是否可行?”

毛顺:“瓷器有两个部分,最是关键,一个是彩釉,另一个是瓷土。而安西制造瓷器,有优势也有劣势。”

“先说优势,大唐境内的御瓷坊,制造出来的上等青瓷,上釉时所使用的釉彩,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西域青(钴素土)、釉里红(氧化铜)和豆青(氧化铁)。”

“釉里红和豆青,这两种颜色的彩釉,因为杂质和成分的关系,常常会出现爆斑、浮锈等问题,所以很少使用。”

“而西域青(钴素土)产自天山附近的露天矿,杂质低、纯度高、附色好,是大唐境内最好的青瓷釉彩来源。唐瓷也因为西域青,被世人称为青瓷。”

周钧:“也就是说,大唐境内最好的青瓷釉彩原料,就位于安西……那瓷土呢?”

毛顺:“瓷土,便是安西制造瓷器的劣势。上好的青花瓷,釉料必须用西域青,瓷土也有讲究,耀州、榆州、巩县、曲阳、寿州、洪州、岳阳、邛崃,这些地区采集的瓷土是上等品,其它地方基本不作考虑。”

周钧:“这些地方的瓷土,究竟是什么样的?”

毛顺:“老夫年少时,曾经走访了这些地区的瓷土矿,发现这里的土有两种,一种是硬土,大多为青色,另一种是软土,大多为白色。二土混合,再加水调制,便成了上品瓷土。自那时起,老夫便开始怀疑上好的瓷土矿,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土壤,按照比例混合起来。”

说到这里,毛顺起身去了一旁的书架,取下一本书册,又翻到一页,拿来给周钧看。

后者仔细看了,只见书页上密密麻麻用小字,写着大唐知名瓷土产地的土壤特性,包括颜色、质地、火烧、融水、磁吸、重量甚至是味道。

其中,适合作为上等瓷土的软土和硬土,被用朱红批注了出来,又归纳了统一的特性。

毛顺指着书册上的文字,对周钧说道:“想要在安西获得上好的瓷土,只要根据这本文册上的总结,去各地采样软土和硬土,再取回混合,反复尝试比例,最终烧制成瓷胚就是。”

周钧接过书册,收入怀中,对毛顺说道:“回去我便吩咐下去,让安西各地按图索骥,找到最合适的瓷土。”

说到这里,周钧想起一事,向毛顺问道:“既然安西可以寻找软土硬土,混合后替代中原瓷土,那么反过来,中原地区是否能够找到青瓷的釉彩原料,来替代西域青呢?”

毛顺:“难。西域青只产自天山附近,中原地区虽然也有相似的釉彩,但杂质多,只能勉强烧出来一些次等品。例如宫中青瓷,还有上等舶市品,都必须采用西域青才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