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厂长首先提出,这个不仅仅是卖给他们拍摄指标的问题。 这是个联合拍摄项目,因此得用他们制片厂的设备和职工——当然,用他们的东西和人得付租金和津贴。 茹争流觉得,反正自己要拍电影也得用设备和人员,有现成的资源可用当然好。 然后黄厂长又提出,剧本得先拿来让他们审核,审核通过了才能拍: “毕竟是我们制片厂出品,要担风险的啊。” 茹争流表示认同。 黄厂长又提出,他们会向摄制组派出制片主任和会计,同时会给茹争流派出一名助理。 全程配合她的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电影送审、发行等一系列事项。 茹争流不太理解,我只是买个厂标,我花自己的钱拍电影,为啥要让你派个会计过来监督? …… 各种条条款款层出不穷,这一谈就谈了两个星期,最后终于签订了合同。 大概意思是: 禾州电影制片厂委托宁市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拍摄一部故事片,为期半年。 拍摄完成后,茹争流这边要保证电影过审。 和国影结算完成后,无论盈利还是亏损,茹争流方都要一次性向禾影支付二十万元。 同时,在拍摄过程中,茹争流方应使用禾影的设备和人员,需支付租金津贴若干,附明细表格…… * 在回宁市的火车上,赵开华感慨说: “这生意他们做得划算啊,一个电影拍摄指标白白赚了二十万。 一点风险都没有,就这还要赚我们的租金和工资,换我我也乐意呀。” 茹争流笑道:“你手里要是有厂标,我也让你赚这二十万。但是咱们没有啊,拿什么赚?” 赵开华跟她一起无奈笑了会儿,说: “合同是签了,剩下就看你了。 别的不说,拍电影最起码得有个三五十万吧,这个钱从哪来?” 茹争流一下就乐不出来了。 这实在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电影在电影院放完了,国影才会根据最后的播放情况结账,但拍电影的时候就要花钱。 在制片厂的时候,这笔钱靠财政调拨和以前结余,现在自己单干了,这笔钱从哪来? 拍一部能在大荧幕上播放的小成本故事片,即便再压缩支出,也得三五十万。 何况还有二十万的厂标费,加上后期做拷贝和发行费用,总成本最低也得六十万…… 还好厂标费是结算之后再支付,那前期手上最少得准备四十万才能推得动。 这年头,说起万元户都很稀罕,何况四十万。 像申大中这样在727工作二十多年的老职工,一年下来工资也不到一千块钱。 他在整个宁市也算高收入了,这四十万,也得不吃不喝干上四百多年才存得下来。 茹争流冥思苦想一番: 这么多钱,省是省不出来,借也不好借。 去平省制片厂探了探口风,现在厂里的资金也非常困难。 不能拍电影就没有财政拨款,大家都靠那点死工资,还要安排下岗转岗职工补偿。 钱的事还是得和学金融的谷从跃商量,她把这个烦恼一说,谷从跃马上提出: “我觉得现在最可行的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民间融资,就是让有钱人在前期投资,许诺他赚到钱分红;第二是向银行贷款。 我们做的是从来没人做过的事,你也算新导演,也没有成功先例,很少会有人投资,我们不妨把重点放在银行贷款上。” 跑贷款的时候,茹争流更加体会到挂靠在国营单位的好处。 这时候私人企业虽已不算是新生事物,但绝对是小众群体,并没有什么对它们的金融扶持政策。 私企想从国有银行贷款,那简直难如上青天。 但像宁市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这样挂靠在国营企业,性质有一些模糊的,假如领导们能说得上话,又有相应的抵押,数目不大的贷款也不是特别难。 谷从跃帮茹争流分析: 中农工建这种大行,和地方联系不太紧密,最好找一家本土银行。 这种银行扎根在宁市,领导是土生土长本地人,了解宁市当地各圈层情况,对平省电影制片厂知根知底。 而且这次贷款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拍电影回款周期很长,拍摄期间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