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装饰了,极素,也极美。 春生又看向了双目微阖的谢霜华,之前被头发遮挡着,春生只看见了那一点水滴形的深蓝。 刚刚谢霜华坐下时带动的风吹开了耳侧的头发,春生看到了那个耳饰的全貌。 耳轮上被像小小的黑色枝蔓一样疏落地缠绕着,到耳垂处,是一前一后一短一长的两个水滴状的宝石,后面的那个稍长些还有蓝珠相缀。 神秘又怪异的美感,并不让人觉得恐怖。 谢霜华长相偏属明艳,原是有些像慵慵懒懒的富贵花,可是加上这有些怪异的耳饰后,让人更加关注她眼尾上翘的丹凤眼,在原有的艳丽之上更添锋芒。 冷艳里还带点邪气。 春生心想,还怪好看的。 当然了,头发遮掩着耳饰时的明艳也是很好看的。 琴音渐起,春生也就放下心中杂念,专心听了起来。 谢霜华说自己琴技一般实在是自谦。 悟性上佳,学习能力强,更重要的是,有着一个极为热爱乐音的心,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皆可与琴音融为一体。天生便能从各种乐音里感知情绪,人与琴音,能高度融合。 谢霜华,是天生琴心。 今年十二岁,师从琴道第一人弦绝道君,学琴不过八年,便已是琴意小成。 不过春生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她只是觉得谢霜华奏出的琴音很好听。 让她想到叮咚叮咚的泉水。 仿佛她就在泉水边悠然地坐着,看着那石缝间的、像是断了线的剔透珠子,又以一种缓慢的、叫人等得困乏的速度滴落下来,轻轻地溅入水潭里,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那波纹慢慢悠悠的向四周散去,最后又在看不见的地方融入那平静的水面…… 春生也随着曲子慢慢合上眼,沉浸在那音乐里的泉水中。 …… 曲终。 奏者酣畅淋漓,观者身临其境。 双方皆觉完美。 谢霜华抚摸着琴头的那处深色,侧头看着春生一笑,“是不是很像被烧焦了?” 春生如实点头,“但是真的很好看。” 那处看起来像是被烧焦的地方,其实细看过去也很漂亮,纹路疏密得当。乍看是瑕疵,但其实无一处坏笔,为这琴更添故事感。 谢霜华笑意浓厚了些,“它叫焦头,我的焦头琴。” 在她日夜思念着能回去见一面的地方,在离她很远很远的故乡那里,有名琴,曰焦尾。 据传,是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① 在师尊将这把琴送给她时,看着琴头那处状如烧焦的痕迹,谢霜华就想到了那张久负盛名的琴。 师尊看着她久观琴头不语,误以为她是年纪小,不喜这样的的纹路,便给她细细讲解此琴音色之美。罢了却又说,若是不喜,那他再去为她寻张琴就是了。 琴之于琴修,不异于剑和剑修,是要跟一辈子的朋友,总要寻着合心的。 当时小小的谢霜华抱着师尊,看着那处焦黑的琴头,轻声说不用换了,她很喜欢,特别喜欢。 谢霜华喜欢和她的焦头琴待在一块,哪怕是没有弹琴的时候,她也喜欢安静的看着焦头琴上的纹路,会把脸贴在琴上,在心里同焦头琴说话。 那时候谢霜华一定要坚持的一件事,就是要在早上抱着焦头琴看一会儿太阳。 脸上的表情从期待变得失落,又轻轻拍拍自己的脸,重新打起精神来,度过那一天,又在心里期待着明天会有不一样的太阳。 师傅师娘和周围的师兄师姐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她每天非要看太阳。只猜着她许是在缅怀着或期待着什么,谁也没问她怎么了。 只是师娘会在她还小、还拿不动琴的时候,会在清晨打着哈欠来到她的房前,帮她拿着琴,和她一起去看太阳; 师兄师姐们会在没有出太阳的天气纷纷来找她玩,去吃好吃的,买好看的衣服,和她一起玩游戏; 师尊见她总是有些恍惚地游离在世界之外,便同她一起养下忘忧昙,抱着她前往城镇和凡人地界,去吃馄饨,过新年,总是带着她往那热闹的地方跑…… 那年生辰,师尊师娘师兄师姐们都来寻她,赠她生辰礼,为她念着平安喜乐的贺词。 恰逢忘忧昙开,大家就一起去赏花,看着那在月色下美得惊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