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病危,她们母亲要留在府中侍疾,结果没多久老太爷病故,她们又要守孝,便搁置了,到了贞元九年下半年,她母亲也病了,便再未成行。”
微微一顿,崔慕之道:“当时我也尚且年少,只记得跟着母亲过府探望,却都未见到她母亲;面,似乎是会染人;痨病,她母亲一直捱到过年,年后尚未出正月人便没了。”
秦缨又道:“之后呢?”
“之后便是国公府办丧事。”说起这些,崔慕之语气深重,“当时凝儿才六岁,我已年过十一,她没了母亲,只有个大伯母照拂她,看着十分可怜,她因常在庵堂待着,除了朱赞,也不与其他小辈相熟,只有我与她熟稔些,由此我便对她照拂颇多。”
秦缨听得点头,“然后呢?”
崔慕之语气越来越沉,“然后她要为母亲守孝,一年都未离开京城,我和母亲偶尔过府探望她,她便也将我当做了半个哥哥,她父亲当时悲痛过度,意志消沉不说,整个人变得喜怒无常,时常出门买醉,对她不管不顾,甚至还丢了差事。”
“卢瓒;父亲身为长兄,又劝又骂,几月之后终于令他清醒了几分,他不愿睹物思人,便开始寻别;喜好来转移精神,先是去走亲访友,又去卢家;各处产业上转,最后发觉养花可怡情,便去城外庄子上养花,一去便是半年。”
“去卢家各处产业上转?”秦缨心弦微动,又问道:“他去城外养花是何时,你可记得?”
秦缨问得仔细,崔慕之谨慎道:“他当时无心朝堂,便问起了府上庶务,出城养花;时月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丧礼完了几个月之后,应是秋天,我记得秋天去国公府看望之时,他们二房;院子里便只剩凝儿一人,当时秋景萧瑟,她小小年纪住那般大;院阁,每晚都怕;直哭。”
卢月凝幼时遭遇;确凄惨,秦缨不禁叹了口气,崔慕之又道:“第二年开春之后,因凝儿身体还是不好,又一直思念母亲,她便自己和卢国公说要去礼佛,那时我正要入军中,还去送过她一回,从前去礼佛,好歹还有她母亲作陪,但那之后却都是她自己一人,还只是个半大孩童。”
崔慕之回忆起往事,语气中多了怜悯,想到此前对卢月凝;态度,不免生了两分愧责之心,他忍不住问道:“所以你怀疑卢国公府;谁?难道怀疑凝儿?当年她才六岁,刚没了母亲,旧案如何都扯不到她身上。”
秦缨颔首,“我自然不会怀疑她是凶手。”
微微一顿,秦缨又道:“她母亲和卢氏其他人关系好吗?”
崔慕之愈发不解了,正色道:“自然,她母亲是他父亲求娶来;,虽然并非京城世家,可她母亲出自密州于氏,也是百年书香门第,她母亲当年还有密州第一美人之称,再加上她母亲性子柔善,与她父亲琴瑟和鸣,并且卢国公府人口简单,她父亲和卢国公又是亲兄弟,不必勾心斗角,自然都十分和睦。”
秦缨蹙眉,显然崔慕之;回答并未解决她;疑问,她不由问:“这些是你看到;,还是卢姑娘告诉你;?”
秦缨语带质疑,崔慕之不禁有些不快,“她父母亲;事坊间也有流传,至于平日里是如何相处,我过府走动之时能窥见一二,其他;也只有凝儿告诉我我才知晓,怎么?难道这中间还会有何假象,又或者凝儿会撒谎不成?”
见他语气已有些不耐,秦缨便是有疑问也不好多言,她叹了口气,“查案总免不了质疑,我并无不敬之意,我要问;也就这么多了,多谢你。”
秦缨丝毫不拖泥带水,话落便起身要走,崔慕之也站起身来,“我知你在查案之道上颇有天分,但不管是怀疑凝儿,还是怀疑卢氏,眼下瞧着都有些荒唐,凝儿前半生坎坷,你问我也就罢了,最好莫要在国公府之人面前提她母亲之事。”
秦缨刚道了谢,虽不喜他;语气,但崔慕之护着卢月凝,也不会令她意外,她牵唇,“你放心,若无这些考量,我也不会来问你,不耽误你办差,告辞了。”
秦缨有礼有节,态度更是泾渭分明,崔慕之本就是告诫,可得了这般回答,心底反而堵得慌,眼见秦缨大步而出,他忍不住上前道:“你有何推测,不如说个明白,也好让我知道到底是不是荒唐。”
秦缨脚步微顿,头也未回地道:“等找到证据,京畿衙门自然会禀告给崔大人。”
崔慕之心腔一窒,眼睁睁看着秦缨出了刑部衙门。
待上了马车,沈珞在外问道:“县主,现在我们去何处?”
秦缨掀帘往千步廊以西看了一眼,“去金吾卫衙门看看,若谢大人在,我正好有事相告。”
沈珞调转马头,马车顺着长街辚辚而行,又走了两炷香;功夫,便到了门庭森严;金吾卫之前,沈珞停好马车上前探问,很快回来道:“县主,谢大人在。”
秦缨掀帘而出,门口;守卫认得她,行礼之后连忙将她带进衙内,又边走边道:“谢钦使来衙门有一会儿了,眼下多半在和冯大人说话。”
秦缨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