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之前在国内获得过前三的人选,是真正的万里挑一。 盛云小组人数共计二十三人,但这次的机器人大赛要求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数学,神经心理学,哲学等等交叉学科,这一次的考试共计十天,也就是说他们要在一周内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发挥,虽然有备选的好几套方案,但意外是随时的。 头六天是芯片编程,智能系统,神经构造等,也算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后三天是机器人外形搭建及感应系统测试。 一定要对机器人构造极为熟练,最后一天是上场展示,在此期间不允许芯片放入,那就要确保链接的每一处神经构造,每一个模块都是百分百精确。 至少要保证走路和基本的人机对话识别功能,郑涵这边极快做出调整,沈良那边虽然做了万全的准备还是不免有点担心,因为芯片的关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台下的林瑶作为手艺人也要在下面负责围观,紧张地氛围一瞬间展开,沈老师看了眼一下其他学生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是亢奋的聚精会神地,他底下的组员们也是,当然有个例外,是印象里非常听话,但此时昏昏欲睡的并列榜一之一,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好。 第二天,沈老师观察对方带了U型枕和靠垫,这孩子可能真得把这个比赛想得过于轻松,第三天有技术组组员中有有点顶不住压力,送往医院治疗,生活老师负责陪同工作,技术组的替补刘诗琪上场。 沈老师发现林瑶今天终于没睡觉,而是拿了记事本记录,这孩子终于知道她是来参加比赛的,旁边座位的男同学俞自言心里说道,旁边这同学正在画机械拆解图呢,大佬在民间啊,这种能力应该上场,当什么坐冷板凳。 整个团队这一次允许上场的人数限制十一人,还全都是男生,毕竟这也算是体力为主,脑力为辅的工作。 校方称他们为机械组装测试组,第六天完成后,所有技术组人员都短暂的进行一天休息,除了郑涵,这一次的机械组装是在工厂,采取全程直播形式,原先的技术比赛场地用于观看。 第一次林瑶聚精会神,一般情况下是有顺序,四肢关节,拟人类神经,中间,最后是头部,芯片位置常见有两种,一个是头部,还有一个位置也是目前科技公司最常使用的的天突穴的位置,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有强韧的电缆纵横交错,同时在肩膀两处进行散热,散热的话一般就是和电脑一样的小风扇,但现在已经有最新的新能源材料,所有线路外面附着隔水隔热处理。 同时加入制冷效能,模仿人体技能,阴阳平衡之说。 核心的位置还有电源,太阳能是肯定要用到的,之前林瑶蠢蠢欲动想要改造变体机械,将原有的一部分位置,白天出太阳时自动进入转向操控,人工和智能化中间双向切换,有一些无需进入操作系统范畴,说再白点就是不需要芯片就可以完成的自动化控制机能。 坐冷板凳的林瑶是在第二天加入的,同时郑涵也替代了另外一名组员,视觉语音都没问题,只差已经输入数据的芯片,林瑶负责的是腿部组装,材料清单上有使用和未使用零件数量的相关记录。 未使用的都是一些非常用的组装材料,但她发现这些可都是她曾经摸过的,低成本廉价的机器人才能更被老百姓接受,但由于材料制作的工艺和成本,这个价格暂时还无法打破市场常规。 将未使用的材料全部用筐子装起来,进行魔幻改造,团队先弄得是手臂和中间位置,腿部可能不太重要,但林瑶想试试变型功能,当然这个功能也是报备过得,其他组员看着郑学神给另外一位年级第一打下手有点魔幻。 林瑶戴上绝缘手套穿上工作服,首先是画图,然后计算出所需材料的体积,以及想呈现出姿态的变型,裁切工具,打磨需要用到的尺子。 但林瑶的画图是在脑内构建,其他人都有各自负责的任务,除了郑涵和场外的观众们,没人知道这一幕有多么震憾,她除了需要让郑涵帮忙递工具和材料,几乎一个人弄完了两只腿,在关节处加上弹簧是常规操作,在其底部加上可伸缩滚轮,同时加入风机,太阳能电板采取非转向而是抽拉式功能,如非必要下还可进行散热功能,电缆神经模仿拟人类相对于肌肉线条选用最粗的几根,同时在大腿与小腿均配置锁扣是弹簧装置。 负责监督的三名裁判员也惊呆了,因为她除了最开始的思考完全没有停顿,没有停顿意味着这个棋局她已经走完了最后一步,别人可能会想到三十步,她却已经在最后一步棋子落下前进行了千变万化。 无论走哪一步她都会走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