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4. 第十六章 盐引制度引起的灭亡
设置

第十六章 盐引制度引起的灭亡(1 / 2)


所谓盐引,就是官府发给商人的一种食盐销售许可证,而最早出现是在宋朝。

如果要彻底追溯,甚至能追溯到齐桓公那个时代,不过那时候,并非盐引而是发行的盐钞,不过好景不长,盐钞因为发行过多,这套制度就失效了,最后到了北宋末年,被改成了盐引制度。

“难道,朝廷盐引制度,有问题”徐妙云疑问,由于后宫不能干政,所以徐妙云并不是很了解现在的盐引制度。

“嗯?”姬样很肯定的点头。

却立马引来了一道声音,汉王凶相毕露,好似要报先前栽赃之仇“你小子,今天不说个,三七二十三出来,我打断你的腿”

姬阳嘿嘿一笑“父王你听着就行,还有三七是二十一”

“嘿,你小子,还教训起你老子了”

汉王正要骂骂咧咧,结果徐妙云一眼扫去,顿时汉王缩了缩脖颈,“娘,我这是教训儿子呢?”

“我也是教训儿子呢?才给你说了,收收你得性子”

“知道,知道”

汉王顿时憨笑一下,然后抓起一把肉串吃了起来,同时叫人把他收藏的美酒拿来。

“皇奶奶,你应该知道,盐引政策是太爷爷定下的,而且还和北方战事密不可分,所以导致天下盐价居高,贩卖私盐不断”

明朝早些时候,尤其是在洪武年间,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方的北元王朝,而朱元璋在位时,进行了多次北伐。

既然是打仗,那么粮食就是重中之重,可当时明朝刚建立,北方又是战乱不休,根本没有余粮支援军队,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南方调粮,但是从南方调粮,耗费巨大,而且在过程中容易出现贪污。

所以机智的老朱,琢磨了两个半小时,一拍脑袋决定把卖盐和运粮结合起来,商人想要盐引,就得往前线运粮,而往前线运多少粮食,就能得到多少盐引,这个办法确实在明朝初期发挥了很大作用。

可这样一来,也导致盐价居高不下,因为交通缘故,商人得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从北方回来,拿着运粮证明,去应天府换盐引,再拿着盐引去盐场拿盐,最后进行销售,这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所以也就导致民间盐价居高不下。

所以在平定北方元廷后,运粮换盐,再次重新恢复到,以银子换取盐引,拿盐卖盐,可是这又出现,小的商贩拿到盐引后,被大型盐商收购,慢慢滋生出,小盐商专门把盐引倒卖给大商人,一时间又导致了,贩卖盐业被商人垄断,当然这个时候问题不大。

“可这也是降低国家消耗的策略”汉王插了一句。

“没错,这是降低了朝廷打仗的消耗,可是民间却也被这弄得苦不堪言”

“如果改变一下呢?比如分开,把运粮和盐引和买盐分开呢?”徐妙云反应很快,不过也还是陷入了思考,在想其中可行性。

“皇奶奶的意思是,分工合作,将其拆分成为,运粮商人和盐引商人以及卖盐商人,盐引商人出钱买下运粮商人手中的运粮证明,以运粮证明拿到盐引,最后在将盐引出售给卖盐商人,卖盐商人拿到盐引,去盐场拿盐卖盐,减去这途中消耗,各自相互赚钱,最后一起分红”姬阳问道,同时有些诧异,没错明朝永乐年间,运粮换盐引再次启用,不过却发生了这样改变。

从朱元璋平定北元朝廷后,不在需要大量粮食到边关,因为朱元璋前线采取得是屯田制,战时打仗,和平种田,所以不需要大量粮食后,就改回银两从户部换盐引。

直到朱棣靖难,朱允炆为了节省开支,又将这个制度搬了出来,以盐引用商人给前线运粮,甚至到最后朱棣五次北伐,也用得此法,不过在这时,却又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套合作分工的方法,就是徐妙云提出的这个改变,有专门运粮的商人,有盐引商人,有卖盐商人,形成了合作,演变成了期货局势。

也是这样才在永乐仁宣时期把盐价平复了好多。

徐妙云诧异看了姬阳一眼,没想到,瞻壑反应这快,同时还有如此政治眼光,可接下来,姬阳却继续开口道。

“虽然这个办法在目前看来是最可行,但长久以往,依旧会出现问题”

“为何”

众人不明,感觉挺不错啊。

“皇奶奶,父王你们想,这种交易制度是建立在有战事的前提下,而一旦战事减少,朝廷不需要大规模运粮时,又会回到,用白银换盐引的局势,而这时运粮的商人就不在存在,但是盐引商贩却一直在,因为天下需要盐,而盐引却有定量,他们可以将盐引倒卖给大商人,也可以拿出来拍卖”

“这就会出现一种状态,大量盐引被大商人拿到,大商人可以屯盐炒价格,不过盐的货源在朝廷手上,问题不大,还能控制”

“但危害就在,盐流入市场的多少在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