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晋末长剑
  4. 第十四章 王政(下)
设置

第十四章 王政(下)(1 / 3)


毛邦抵达汴梁时,住进了宣仁坊的自宅,

宅子是梁王赐下的。

当年汴梁役户多,直接白这些劳动力,兴建了一大批住宅,赐给帐下文武官员。

宣仁坊地段一般,离定鼎门不远,离宫城不近,但对中下级官员来说不错了。

即便将来当了高官,如果没有官邸的话,也还是住这里。死后更可以传给子孙,盖因都城的这种带前、后二院的两进宅子可不一般,抢手得很。

入住之后,毛妻满面春风地指着着仆人搬运行李,婢女洒扫庭院,

几名鲜卑家兵将马送到既边,仔细洗刷。

另有数人持械站在门口,昂头挺胸,同时好奇地看着大名鼎鼎的汴梁城。

只是有些失望,人也太少了!

毛邦没有过多地查看这个他只短暂住过的宅邸,而是带着四名宾客到书房一叙。

此事较为紧迫,冬月前就得定下来,算一算也就四月时光。毛邦开宗明义,直接说道:十余年来,选官不畅,至今仍有不少州郡中正尚阙。官员入仕多靠举荐,有些地方甚至孝廉、秀才都不能每年察举,更有武人入仕占官,乱象频生。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王所忧之事,便在于此。

几人仔细听着。

他们的出身都不算高,除了两人是高阳孙氏、许氏这种中小士族子弟外,另外两人身份更低:

一为豪强子弟,一为富商家庭出身。

大晋朝官场是士人的天下,但你若说普通百姓没资格当官,那我可要说你造谣了啊,明明是可以的,只不过实际凤毛麟角罢了。

不过实际情况如此,久而久之,人们就真的认为只有士人才能当官了。

太康九年288,武帝诏曰:

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

看到没有,一个是让官员推荐,第二个是要求推荐寒素。

寒素也是士人!

可能有的寒素子弟饭都吃不饱,有的豪强顿顿大鱼大肉,但前者这类穷鬼可以当官,后者这种地方实力派,一踩脚能让一县翻天的人不行。

有实力造反的人没法登堂入室,没落的寒素士人却可做官,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说好像有点问题。

启之。毛邦看向左下首一人,问道:先前让你整理魏晋以来仕官履历,可已完成?

孙容孙启之解开身旁的包袱,取出一本册子,苦笑道:府君,皆在册中了。老夫日察夜看,

还跑了五次洛阳,终于办成此事。查阅档籍之时,眼晴都看花了。

场中几人一笑。

毛邦接过册子,一开始是随意翻看,到最后一页时才仔细审阅。

看了许久之后,放下册子,沉吟许久,道:国朝选官不如曹魏。

孙容自己编纂的册子,当然知道毛邦在说什么。

曹魏时期档籍多已散佚,他只能查阅史书,得知入正史有传者247人,出身寒素者百人,约占四成。

国朝档籍损毁、遗失了一部分,但整体比较丰富,最后一统计,寒素为官者只占一成。

大王说要实事求是,诚斯言哉!毛邦叹道:都说本朝士人把持进之途,你去一问,个个不承认,此诡辩也。

这就好比两人争论,一人说本朝是高门大族的天下,另一人马举出寒门乃至平民当官的例子来反驳。

一个不够?两个。

两个不够?十个都有。

但数据一出,真相大白。

中高级士族当了九成的官,寒素以下占一成,全国万官员,你举反例能举出一千个,能说明什么?

不过,寒素为官者多能人啊。毛邦又翻开册子,说道:曹魏八十余名立传之台阁重臣、

四方大将,寒素者六十。国朝至今,亦有一一嗯,多位寒素名臣。

说到后半段时,毛邦顿了一下。

不过,虽然比不曹魏时四分之三的重臣都是寒素或豪强出身,本朝确实也有不少。另外,曹魏时的寒素重臣经过魏晋两朝百年经营,已然是高门大族。

但实话实说,寒素出身的官员整体能力确实强不少。

他们也经历过完整、系统的教育,即便家道中落了,至少在刚败落的那一代,仍能依靠父母乃至家族获得质量不错的教育。

同时又没有高门大族子弟身那种臭毛病,为人相对务实,进心强烈,愿意吃苦乃至冒险,

办事尽心尽力,确实是很不错的官吏来源。

邵勋在陈留时,大力提拔董、吴、王、边等家族子弟,用起来感觉还不错。

这次他想形成固定的规矩,让寒素以下士人有个进通道,而不是靠他个人简拔。

寒素士人之外,大王亦欲给予武勋卓着者入仕之途。毛邦又道:我知你等不喜,但此事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一一

正说话间,有仆人在门外轻呼:官人,丞相召见。”

毛邦一愣,很快便起身,想了想后,拿起一份条陈,又对四位宾客说道:选寒素士人对你等有利,选武人入仕对你等不利,但世间哪有光拿好处不付出之事?在此事,你等与武人当力同心。

说罢,匆匆而去。

王衍经邵勋特许在梁宫观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