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带沈炼过了正阳门,继续向北走,很快便到皇城脚下,魏公公道:
“沈兄弟,刘参将这几日便要来京师来献俘,咱家也是刚得的消息,”
满脸愁苦的沈炼听了这话,顿时喜笑颜开。
开原之战期间,沈炼在京城四处打探消息,希望能了解南兵的情况,朝廷上下对这座辽北重镇也颇为关注,然而大部分人都持悲观态度,认为开原也会像抚顺、清河那样,被后金迅速攻陷。
所以当开原惨胜的消息传回京师,京师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一些人开始对守将刘招孙充满兴趣。
沈炼曾想过,朝廷这次可能会重重封赏刘大人和他部下。
他现在已经离开刘大人,在京师做了锦衣卫,如果再见到以前的兄弟,不知道该说什么。
魏忠贤见沈炼不说话,便接着道:
“带你进宫不是要你做太监,皇上龙体欠安,不可惊扰圣安,所以只在内城献俘,须找些可靠人手,卢公公点名说要你来,”
“你现在且回镇抚司,找两个可靠兄弟,共三人,”
沈炼问城中还有五城兵马司,为何不找他们护卫,魏忠贤皱皱眉头,将他拉近一些,笑道:
“这样的好事,咱家当然要先想到自家兄弟,五城兵马司还要驱赶城外那些阉人,去吧,”
沈炼答应后正要转身离去,又被魏公公远叫住:
“沈炼,记住,皇城口风紧,那些犯上的话,可不能乱说了!”
沈炼点点头,策马向西城镇抚司走去。
~~~~~~~~~
四月十二,刘招孙接到兵部八百里塘报,诏令其克日入京献俘。
塘报提及,辽东经略熊廷弼已于四月十日由沈阳出发,提前返京。
这封塘报抵达开原时,刘招孙估计熊大人已经回到京师,这会儿当正在紫禁城中,被万历老皇帝诏对,询问开原之战的具体详情。
即便有收了刘招孙好处的上官们拼命为他说好话,万历皇帝对开原战事还是半信半疑,他不相信刘招孙,也不相信兵部,更不相信一个参将可以统率三万乌合之众,在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挡住数量相当的后金兵。
塘报中明确规定献俘兵额和进京路线,规定刘招孙最多可带战兵三百人。
路线可选择水、陆两条。
陆路:从三万卫过广宁卫,再由广宁卫至永平府,最后由永平府入京师。
水路:由三万卫至营口,从营口登船渡海,在天津港下船,再从天津入京。
接待完兵部来的塘马,开原城内便开始忙碌起来。
听到说要去京师献俘,很有可能会被天子看见,开原守军上至千总下至火兵,很多人都想跟刘大人一起进京。
刘招孙对献俘阙下颇为激动,他也想进京一睹圣颜,看看那个明朝历史有名的明神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次进京,最好还能顺带招一些火器、水利等方面专业人才,将他们带回开原,帮助自己加固开原防御。当然,他对此并不抱有太大信心,毕竟没有几个正常人愿意舍弃京师的繁华,千里迢迢跑到辽北这块苦寒之地。
四月十二日当天,三个千总部各抽调八十名战兵,连同参将大人的中军卫队六十人,组成一支三百人的献俘队伍。
三百人皆是军中体型雄壮,形象较好者,毕竟这次去京师献俘,关乎到开原守军的脸面和荣誉,是马虎不得的。
金虞姬、康应乾、裴大虎等一众心腹皆随行,王二虎和邓长雄两位千总各率一百五十人随行,除了这些,其他人都留守开原。
康应乾建议将情报司带上,去搜集些京师情报。
刘招孙思考了一下,便否决了这个提议,此时锦衣卫还归骆思恭掌控,并未完全衰落,再说东厂番子的反侦察能力还是很强的,就不要在人家的地盘上惹事了。
留守开原的统帅便自然又成了乔一琦,乔一琦本就对京城风物并不感兴趣,他说自己去过很多次京师,也不想以区区幕僚的身份去见皇帝,与其浪费一个月时间,不如留在开原和茅元仪研究火器,这几天茅元仪的红夷大炮模具终于做好,就等着准备材料铸炮了。
经历上次北门之战,乔监军对不动如山又有了深刻理解,所以由他坐镇开原也没什么问题。
刘招孙倒是不担心建奴来攻,他担心的是铁岭方向的丁碧,自从上月斩杀家丁后,他就一直没有动静,对手这种以静制动,倒让刘招孙感觉有些莫名的紧张。
最后,在邓长雄的建议下,刚刚忙完春耕的辽民临时抽调四百人,用于增强开原各门的防御,同时加强对城内可疑商人的监视,这样以来,刘招孙才心中稍安。
经过一番商议探论后,刘招孙还是决定由水路浮海入京,因为陆路必须经过沈、辽,广宁,辽沈不必多说,广宁也是辽镇顽固势力的盘踞之地,经过上个月几次大规模械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