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宋家,小家伙吃到好多以前从没吃过的好东西,有软软嫩嫩滑滑的姜撞奶,有酸酸甜甜的薯条蘸番茄酱,有好看又好吃的鱼鮓。在小家伙的心中,宋家既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是他向往的乐土。
直到长大成人,考中进士,他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这一处令他永生难忘的回忆。
回去的路上,钗儿把买到的药,拿出来给夫人看:“夫人,果然如您所料。屠老大夫从宋家回去后,我再去买药,就有这两种药了。”
知府夫人低头端详着手中的那包药茶,这是小福丫亲手给她打包的,还特地叮嘱她说,一天一包,一包能泡三次。看来,她在宋家喝的药茶,果然是宋家特地为她准备的呢!她有些贪心地想着:不知她这身子,宋家人能不能帮她彻底根治呢?
接下来的几日,宋家的男人们和大一点的孩子,都早出晚归,把满腔的热情都投注在土地上。刘家村的那五十亩地,宋大富主动请缨,和买回来的两家难民,一起吃住在庄子上。老大媳妇也跟过去,帮忙做个饭,打个下手啥的。
不到两天,几间土坯房盖起来了,里面的家具也都配置的差不多了,炕盘好晾干,被褥用具都置办齐全。买回来的两家人,拎着自己破旧的小包袱,住了进去。
这两家人,都是伺候惯田地的庄稼人,都是因为天灾,失去了田地和生存的依仗,好不容易一家人逃荒到府城,却被告知府城安置名额已经满了,只能往更远的地方去。
一路以来,他们每到一个城镇,都心怀希冀,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处。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几乎击垮了他们的信心。才有了宁可卖身为奴,也要留在府城安家的决心。
两家人,一家姓楚,一家姓陈。姓楚的一家,大都是青壮年。楚阿大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手上长满老茧,脸上皱纹密布,看上去跟不比宋老汉小多少。
他跟宋老汉一样,有五个儿子。楚大锤二十三岁,老婆孩子都在天灾中死去;老二楚二锤,二十岁,媳妇王氏身材壮实,虎背熊腰的,一看身体就不错,或许这也是她能扛过天灾的原因吧。
老三楚三锤,十八岁了,因为家里穷,还没娶上个媳妇;老四楚四锤,十七岁了,也到了相看的年纪,但老三的媳妇还没着落呢,他只能单着;老五楚五锤,十五岁,性格活泼,看上去挺机灵。
好嘛,这么一大家子,除了老二有媳妇,其他都是老少光棍儿。宋大富看了,忍不住对爹娘更感激和敬佩了。
以前家里虽穷,爹娘却给他们兄弟四个,都娶上了媳妇,还帮着养活十几个臭小子!他们太不孝了,不能理解爹娘的难处,私下里还总是抱怨着抱怨那的。
以后他一定听爹娘的话,爹娘叫往东,他绝不往西,爹娘叫他打狗,他绝不撵鸡。爹娘说的做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这就是长着的智慧!难怪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另一户人家,人丁相对单薄些。一对老两口老陈头和他婆娘李氏——说是老两口,还不到五十岁呢!膝下就两个儿子,一个叫陈星,三十了,媳妇生产的时候没了,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小的十岁。
另一个名叫陈夜,二十七八岁,媳妇还病着呢,家里一对双胞胎,十一二岁。难得的是,家里八岁的小女儿,也幸存了下来。难民中,像这样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还真不多呢!
买人的时候,吴婆子和宋老汉,看中的是这两家都是本分人,问他们一些关于种田的问题,也都说的头头是道。
他们买人,就是为了帮忙照看田地,可不是买来供着的,不会干活的,坚决不能要!卖身契在宋家手里呢,偷奸耍滑的,心思大的,再转手卖出去便是,顶多折点银子进去。
这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刚安顿下来,就开始耕田翻地。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主家要这个时候翻地,但少说多做,就对了!
他们没想到,主家还给买了两头牛。以前他们自己种地的时候,也不敢想有一天能够使用上耕牛,现在给人做的奴才,反而耕种条件上去了!
两头耕牛,为他们省了好些力气,他们更要努力了!这样体恤下人的主家,上哪找去?要遇上那些苛刻的,只怕光使唤人种地,不给吃饱,还要打骂呢!以前他们村里的地主,就是这样的人!
宋大富见这两家人卖力,就连十来岁的孩子,都下地往外捡草根、石块,就连小姑娘,都跟在她娘的身边,帮忙煮饭、洗衣、洒扫……
看着不比小福丫大多少的小女孩,宋大富不禁新生感慨:农家的孩子早当家,福丫也就是托生在他们家,换做其他家的女娃娃,四五岁也已经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由于这五十亩地,大多是沙土地,涵水能力差,灌溉要及时。因此,宋大富和两家男主人一商量,决定绕着田地挖几条沟渠。
在宋家买的小山包下,有一片池塘,据说即便是干旱之年,也少有枯竭的时候。买山的时候,这片池塘也被他们打包买了下来。池塘离田地近,挖起沟渠来也方便。
宋子苒托牙行帮忙留意果树苗,没几天邢牙侩很快有了消息。树苗都是儿臂粗的一年以上的果树,种下去不用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