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昔里相公,只要你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掌柜说完就要走开,却被瘦子叫住。 “刘掌柜,昔里相公,春耕开始了,你们不去看看吗?” “我就不去了,店里太忙。昔里鲁卜,你不去看看,安抚使范相公、郡守江相公可都在,顺便熟悉一下。河西这地面上,还得和这些封疆大吏、一方父母官搞好关系不是?” 刘大义笑着摇摇头,反而劝起了昔里鲁卜。 “刘掌柜,我这就去看看。不过,我想问问去南洋非洲的事情。” “昔里相公,这么说,你的宅子要卖了?” 瘦子和胖子一起,跟在了昔里鲁卜的身后。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敦煌南城外五里,阳关镇东,一处田间地头,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地头上,一张摆着三牲、果饼的方桌之上,安西郡的几位父母官员,以及一众地方豪族,正在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众人三伏三拜,谦恭异常。 河西安抚使范钟、敦煌郡太守江万里、敦煌名族没藏乐护为首,一众当地士绅名流跟随在后,依礼参拜,随着祭奠天地神的告词读起,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百姓的喝彩声中,河西安抚使范钟,敦煌郡太守江万里,各自亲自扶犁,跟随在耕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 “往年间的春耕,要么是那些大官和沙州的豪族,要么就根本没有。想不到现在却是安抚使和太守,真是难得一见啊!” 围观的百姓里头,有人感慨而言。 “这你还不懂?以前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作威作福,装装样子,后来鞑靼大军来了,整个沙州都快被杀光了。然后宋军又来了,又是拿粮食,又是拿种子、耕具、牛马,这是会做人,不然怎么让人信服?” 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懒洋洋说道,看他秃发金环,左衽皮袍,应该是党项族无异。 “没藏孙护,你别放什么狗屁!” 说话的汉子刚说完,就被旁边青色棉袍的中年汉子怼了回去。 “你没藏家在沙州这么久,怎么没见你们给穷人发一升粮食?鞑靼军来了,你没藏家死了多少人,你心里没数吗?你要不是刚好不在沙州,你没藏家就死绝了!你现在回来了,有吃有喝,你有什么可抱怨的?还想当你的富家公子,你做梦去吧!” 没藏孙护脸上一红,却没有吭声。 这焦二虽然话难听,但都是实话。他不满的是,原属于他没藏家的十多顷良田,都被官府没收,归为了公田或分给了来河西屯耕的百姓和军户。 “没藏孙护,能保一条命,你就知足吧。安抚使和太守相公都是清官,爱民如子,河西没有了不交税的私田。你要是想种田,你花钱租地就是了,反正要交赋税。像以前不交税,没那事了!” 河西安抚使衙门政令,无论是商屯还是民屯,三年期满,都要交赋税。军士种的都归官府,民屯分两种,官府雇人种的,官府提供种子和耕牛,种出来的民七官三。至于百姓自己种的归自己,交赋税就是。 “高士廉说的是。想想几年前什么样子,如今这沙州,终于又热闹起来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党项老人,感慨万千。 “河西,可千万不能再打仗了!” 另外一个老者,摇摇头叹道。 连年战乱,人口剧减,大多数地方十不存一,良田都成了荒地,处处都是骸骨,百里无人烟。宋军来了,荒地都归为官地,归于官府。官府再由军人、商人、移民的百姓进行耕种,所产归官府和种地的商人和百姓。 每日里,田间地头,一群群的军士、百姓早出晚归,在地头忙碌。经过四年的恢复,河西终于恢复了生气。 “江相公,小人读书少,不会算,你帮着给算一下。” 董四昂起了黑黝黝的脸庞,一身粗衣的他搓着双手,很有些不好意思。他旁边的一群庄稼汉,也是个个竖起了耳朵,仔细倾听和观察。 “小人一家租种了一百二十亩地,到时候秋收了,能得多少?” 江万里踢了踢鞋子上的泥巴,沉吟了一下道:“董四,你种了一百二十亩地,按照大概的产量,大约是一百二十石,你拿84石,官府拿36石,一清二楚。” “江相公,这要是碰到天灾人祸呢?” 旁边的一名汉子,陪着笑脸问道。 “天灾人祸?” 江万里微微一笑,继续道: “若是天灾人祸,欠产超过平常的一成,三成以下,官府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