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时日,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到了晚上,街道上便没什么行人了,看着比往日苍凉不少。 城郊双连山上的宝相寺本是香火圣地,今日也看不见什么香客,人烟寥寥,只香炉上仍整齐插着数只香,连绵的云烟萦绕整个大殿。 今日守佛的是了缘,他心中清静,对团圆之事并不在乎,便在众多推诿的师兄弟间自请今日守大殿,师父也应了他。 了缘盘腿坐在拜垫上,正前方的拜垫是留给香客的,他坐在佛像一侧,闭目凝神间与那佛像悲悯神情有八分相似,被白色烟雾晕染着,一时之间竟也分不清他与佛像的区别。 静神间,耳边传来浅浅的脚步声,自殿外而来,动作轻柔,细碎纸片声像是在燃着香。 虽有些奇怪中秋节还有人来上香,但了缘并没有睁眼,若冒冒然出声恐惊了神佛。 他就闭目继续听着,前方传来布料摩擦声,比刚才略重的声音应是那施主跪在了拜垫上。 视觉闭塞,听觉就格外敏锐,在这寂静大殿上,了缘清楚地听见了女施主噙在嘴边的话。 “佛祖在上,信女有三求,今奉香火数两,望来往神佛护佑。” 声音清泠夹杂着些隐不去的软糯,确为女施主不假。 来佛寺皆有所求,并不稀奇。 “一求父母往生极乐,后世投得安稳人家,免却流离之苦。” 此求为大多香客所求,大齐崇尚孝道,来往人群皆求父母安乐。 “二求百姓生活安定,得《礼记》所述大道,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这一求便大了,世人大多求财,求康健,少有为天下人诉求的。 “三求...断绝信女此生姻缘,愿为佛驻像,免我辗转所思之苦。” 这第三求,纯然不似年轻女子所求,此等年纪大多向往爱情,有向佛求姻缘的,也有盼望良人快至的,这位施主却自求断绝因果,绝了此生爱欲。 她又低念了一番佛咒,女子涓涓细声传至耳边,了缘神色微动,终于有了探索的念头。 这是百字明咒。 可消往生孽障,得神台清静,是佛法中用于忏悔的咒法。 了缘缓缓睁开眼,只见座下一年轻妇人,年纪绝不过二十,如此年轻便欲绝姻缘,看来为情所困。 再细看时,发现眼前女子灵台清明,眉间还萦绕着若有若无的金光,是个能得大造化的人,为何会念此等咒语? 那女施主向佛再拜,神情虔诚,再起身时脸上便已无欲无求。 祝卿若抬头望着高大的佛像,悲悯众生的佛像正含笑回视她,祝卿若心中安定更甚。 在这安定沉静的佛殿上,祝卿若只觉浑身放松,以往为了讨慕如归喜欢,随了他学道,看的都是些道书。今日来这佛殿,本还有些怵两教不合,待她真的跪拜在巍峨佛像前,感悟着脑中佛理时,便觉前些日子的担忧都烟消云散。 佛陀慈悲,能容万生,她若虔诚相拜,佛陀自当容纳。 她心中宁静,大殿浮着烟雾,迷了她的眼,都有些看不清佛像的脸。她勉力睁着眼,想要看清那佛的脸,却久久不得。 眼眶有些发涩,她低头揉了揉眼,再抬头时,发现佛像旁多了一尊活灵活现的佛。脸颊瘦削,眉眼深邃好看,一双瑞凤眼正垂眸看她,眼底藏着许多悲悯的光。 祝卿若双手失力,身体后仰险些摔下去,佛陀还在上,她连忙再拜,口中再三念着“佛陀护佑”。 她明显是将了缘当做了显灵的佛陀,了缘对此等误会也有些诧异,于是他拈了个单掌,号了一句“阿弥陀佛”,以此来表示自己不是真佛下凡。 谁料眼前施主浑身一抖,头磕得更频繁了些,口中不断念着“佛陀护佑”、“佛陀护佑”。 没见过此等场景的年轻佛子对此错愕不止,对着下方不断叩头的女施主露出了人生第一个手足无措的神情。 眼见着女施主仍在叩首,了缘只得从拜垫处走了下来,走近她身旁,细细解释道:“施主快请起,贫僧不是真佛,只是宝相寺一小小和尚,施主莫要再拜了。” 女施主听了他的解释,内心惊慌好像稍稍缓和了些。但仍不敢轻举妄动,小心翼翼地向上抬起头,试探地将目光放在他身上,却也是再三收拢视线,直到看清了他的脸,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浑身都松懈下来。 “大师。”她心有余悸地吐出二字,“大师吓煞我了。” 了缘见她劫后余生的神情也不免露出些笑意来,双手合十道:“施主吓煞贫僧了。” 女子疑惑的目光落下,明明是他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