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第三家银行,这就是朝廷给出来的方案。 也是张好古与卢象升、钱谦益商议过后的最好办法。 若是对商人不管不顾,那上百大商人所持有的银子绝对会给朝廷的经济带来大麻烦乃至民间的宝钞体系都有可能崩溃;而如果直接强行收走这些商人的银子,更是会让商人对朝廷离心离德,这对朝廷日后的一系列政策有影响,朝廷也不是要杀猪;至于拿钱去买商人手里的银子,这更不现实,毕竟商人们所持有的银子太多了,朝廷不可能一次性印那么多宝钞,这照样是对物价的冲击。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商人们主动把银子拿出来,和朝廷一起联合行动,开办商业银行,让商人们去负责运营,朝廷只持有股份即可。 毕竟印发宝钞的权利是掌握在大明银行手里的,掌握这个,商业银行也翻不了天。 大明第三家银行,商业银行,负责对外贸易,商业发展等等,朝廷给出来的条件,无疑让商人们很是心动。 大家都是大商人,相比短期的暴利更看重长久的利益和稳定,如果说朝廷要强行征收大家的银子,那众人肯定没什么办法,但朝廷没有这么做,反而拿出了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有利的条件,足可见朝廷对大家的重视了。 而且朝廷给的条件也不是要大家所有的银子,只要拿出部分即可获得股份,余下的还可以有用来和洋人做生意。 毕竟和洋人做生意少不了银子,日后无论银价在大明贬值多少,终归银子还是值钱的。 考虑过后商人纷纷同意了朝廷的决定,毕竟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总不能真和朝廷去作对吧? 大商人们搞定后,各个大型中型商会公司就相应的搞定了,至于小型商人小商会,手里没有多少银子都是以宝钞为主,朝廷到时候消息一发,他们出手银子便是。 最后崔成秀留下来和商人们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划分,银子到底能抵多少股份等等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签订合约,而卢象升和钱谦益则去找朱由校复命。 朱由校此时也在西苑,正在灜台和张好古下棋呢。 “陛下。” “两位阁老,快请坐。” 朱由校笑着请卢象升和钱谦益入座,手里捏着一枚棋子笑看对面张好古皱着眉头沉思:“上一步棋师父落的不错,怎么眼下又思索起来了。” 张好古很无奈:“陛下,若臣只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早早就被陛下给围了,这多看几步,走的能稳妥点。” 朱由校点了点头:“商业银行,是师父早就有的想法吧?” 张好古没有掩饰,非常自然的说道:“不错,这商业银行臣早就想过。大明疆域万万里,倍至辽东,南抵交祉,身为世界中枢,四海财富汇聚之地,岂能只有一家之银行?未来朝廷把握大明银行稳坐泰山,而其他银行成立是必然的。” “银行一多了,各种乱象难免会出现。与其到时候让各地商人自行成立一家家小银行,还不如眼下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们的银行变成一家大型的银行。朝廷也方便监管。” 朱由校又问道:“卢相,如今朝廷手里有多少银子?” 卢象升思索片刻说道:“回陛下,朝廷现有银子不下六亿两。” 朱由校手一颤:“这么多?” 钱谦益解释道:“陛下,其实朝廷每年开采的银子,也不过四五十万两,但我大明朝本就有银子不下两亿多,虽然大部分都散落在民间,但这些年西洋、南洋还有倭国的银子大批流入我大明,一年比一年多啊。” “隆庆朝开关后,每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流入我大明,到陛下彻底放开海禁允许各国通商贸易之后,这个数字变成了一千万两,而且每年都在递增,如今一年不下两千万两银子流入我大明。” “朝廷手里握着的,不过六亿两,这还没算各地藩库,算民间流通的,这些全部加起来,大明朝不下十亿两,乃至更多。” 朱由校神情已经恢复了自然:“这么多银子,银价一跌,真是要出大问题。” 卢象升说道:“臣已经下户部文书给各地,让各地将银子押解进京。同时大商人们也会把自己的银子拿出来和朝廷联合开办银行,这些加起来足以占到八成乃至九成,剩下的那些就不足为虑了。” 八九成,也就是民间还会遗留一亿两,毕竟商人们也要做生意,这个数分摊到商人头上,损失就不是特别大了,毕竟和洋人做生意,银子该怎么算还是怎么算的。 朱由校很是满意:“既然都做到这一步了,内阁发消息吧,即日起朝廷放弃银本位。” 很快,在朝会之上,由户部侍郎上书,六位当朝阁老,各部部堂齐齐附议之下,大明朝的货币体系发生变动,朝廷放弃银本位制度,改为金本位,也就是说,银价要迎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