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辅,这是蒙古两个集团的股票情况。” 崔成秀亲自将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两个实业集团的股价情况汇报给张好古,并列出来这段时间这两个实业集团得到多少的现钱,两片草原整合起来会有多少的资源等等。 张好古翻看着崔成秀递交的报告,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不错啊,不错啊,能整合起两片草原的资源来,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啊。” “陈亚万和郑弘这些年,做的不错,是个实干家。” 张好古说着,心里又开始计算起来,按照朝廷九载三考的制度,知府这一四五品级的父母官,每年朝廷都会检查其政绩、品行、有无冤假错桉,在任期间地方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有多少新生儿,多少新家庭以及多少学童启蒙等等。 而每三年,这些地方大员就要进京述职,吏部会根据其述职情况,地方实际情况加上个人履历等诸多方面来进行留任、平调、升迁或者降职等等。 因为大明的知府根据所任州府的税收人口等情况,其知府也分为四品和五品不等。 而根据朝廷考察制度,五品下是六年一考,五品上这些州府的父母官则是三年一考。 第一个三年政绩达标就是留任,到了第二个三年就有平迁和平调的可能,若是连续三次进京述职都达标,那必然会迎来升迁;但如果你第一个三年政绩非常突出,留任之后第二个三年政绩同样突出,那么六年就有可能迎来升迁或者平调。 这个一方面是根据官员所在地的情况及官员自身履历加上政绩等多方面考察来评定的。 陈亚万和郑弘是塞外知府,塞外本就是苦寒之地,因此连续两次考核都不需要甲佳,只要乙上就能迁入内地,在一大府或者省府任职了。 而陈亚万和郑弘的表演无疑是优秀的,二人在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这些年把这两片草原经营的很好,历年都能给朝廷提供充足的牛羊、棉花、羊毛。 如今又有统合草原资源的实业集团出现,他们二人迎来升迁是稳稳的了。 张好古倒不是要压着他们不让他们升迁,而是在思索,这两个人离开后,把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交给谁才比较合适。 毕竟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才很不容易,有些特殊人才更是难得,因为每个府的情况都不一样,大明幅员万里,天南地北情况不一,所需官员更是要因地制宜,想要找到合适的就需要筛选。 在脑海里过了一边人选后,张好古索性先不去想这个方面,毕竟还有一年时间,今年年末陈亚万才会赴京述职,而郑弘还要等到明年。 抛去这些问题,张好古想了想对还在候着的崔成秀说道:“眼下草原投入重金来整合其资源,接下来运输流通就是个关键问题。” “毕竟从巴连衲都也好,察哈尔也好,到中原的路就那么一条,这一条官道眼下肯定是不够的。” 崔成秀试探着问道:“元辅,您的意思是修一条驰道?” 张好古笑了笑:“有这个想法。” “你们商务衙门一直和商人们打交道,知道实际情况,先去看一看,商人们往草原出售和购进货物有没有什么困难不便的地方,至于最后修不修,本阁还没下决定。” 崔成秀知道了,张好古这是看上商人们的钱财了。 如今这些南北的大商人,一个个融资上市不算,还拿着大笔钱财去投资其他方面,大批热钱在市场上流动,造就了如今繁茂的大明市场,同时海外的商人们源源不断来到大明,一船船的金银珠宝各类奇珍换走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古玩以及肥皂、煤油灯等各种工业产品。 如今大明的贸易太广泛了,而商人们手中的钱太多了,这些钱如果沉淀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初开海禁第二年,大批金银的流入就让大明眼下不缺钱,朝廷有钱,民间也有钱。 但朝廷还要集中资金去干更多的事,因此一些方面张好古是很喜欢调用民间资金的。 例如驰道,若是单纯朝廷来修,想要修完连同南北直隶的驰道要花多久?要花多少钱? 但如果用上民间资本,朝廷不仅能负担得起,还能修建几条重要的驰道,例如连同西北、辽南这些地方的战备驰道。 崔成秀明白张好古的意思后,就下去筹备去了。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的魏功朝已经看着大明这烈火烹油一般热闹的贸易市场不断的流口水了。 大明朝廷真有钱啊,大明的商人士绅真有钱啊。 什么驰道,什么公司,一个个拿着真金白银去买,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这么砸进去,看的魏功朝是目瞪口呆。 如今大清国情况可不太好,大清国虽然有着东北广阔的土地,但开拓的耕田不多,耕田里种的还是大豆、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