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一苦大清的老百姓这个计划, 不能说是丧心病狂,也能称得上是毫无人性了。 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你让老百姓家没了,粮食没了,还要占人家的地,让人家的妻女去为奴为婢,青壮劳力也要变成自家的佃户。 那满人官员和汉人官员是吃的饱了,皇太极的粮食也收上来了,但底层满人和汉人怎么活? 而这里,就不得不提我大清国的国族满洲了。 众所周知,我大清国的国本是满洲,而满洲又分熟满洲,伪满洲,生满洲,野满洲等。 真正称得上国本的,就是熟满洲。 后来抬旗的属于假满洲,而生满洲,就不是一开始女真各部,也就不属于八旗原本的牛录,属于是不在大清国境内的女真各部,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满人。 而野满洲就是那些深山老林里的野女真,他们基本是被抓来给大清国耕地种粮打猎捕鱼当奴隶的。 就像那些士子读书人从来没把自己和农民当作一类人,自恃高人一等,甚至不把农民百姓当人一样,真满洲也不把伪满洲和生满洲当自己人,而满洲的贵人们也不会把满洲平民当自己人。 都不是一类人了,老爷们都脱离普通人物种了,又怎么会在意这些满洲平民汉人平民的死活? 大家都交税,这才体现的我大清不分满汉,均视一等啊。 而这,也就让不仅汉人开始纷纷逃离辽东,连带那些深山老林里都被抓出来当佃户耕农给老爷们种地,打猎的野女真,甚至不少真满洲百姓,都跟着一起跑。 眼下的辽东,无论你是真满洲,还是生满洲,还是伪满洲,野满洲,生活的不能说是水深火热那也叫一个生不如死,眼下不跑,那就真的跑不了。 而辽南的袁崇焕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是立刻上报朝廷,希望接纳这些流亡的百姓来充实辽南的人口。 毕竟眼下辽南看起来面积极大,六镇加一个鞍山,还有那么多村落,但人口极少,如今不过二十余万人,如果把这些辽东的百姓放进来,就能极大充实辽南的人口,让辽南实力大增。 张好古对袁崇焕折子的批示是:可,善待逃亡百姓,无论满汉,俱为一体。 单单天启九年六月一个月,逃亡到辽南的百姓就高达数万人。 而随后的天启九年七月,八月,九月,还有源源不断的百姓逃亡到辽南,这些百姓抵达辽南后,袁崇焕也是执行了张好古的政策,不管是满人还是女真人,汉人,还是野人,但凡来了,登记在册愿意成为大明的百姓,那就给你分一块地,你在这里可以安心的种田,养家湖口。 这到了天启十月,辽东已经是大片土地空无一人,百姓纷纷逃亡,让满清的贵族官吏不得不派兵封锁边关哨卡严禁百姓离开,同时为了保持人口来耕种,保证足够的粮食上交,他们一方面逼着还留在这里舍不得走的百姓承担更高的赋税,一方面也是加大了从深山老林里抓野人的力度。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你邻居都跑了,你不跑,那你邻居的赋税自然也由你来承担,而人口不足,那更好办了,抓生女真,抓朝鲜人,抓蒙古人,抓汉人,总是能充足人口的。 反正到时候给皇太极一个好看的纸面数据就行了。 而从辽南,辽东多方面打探到这个消息后,张好古和朱由校也是笑的不行。 人乃根本,有人才有底钱,你光有土地没有人口耕种劳作,有什么用? “照满清的那些读书人这么弄下去,皇太极的满清可就要廖无人烟了。”朱由校笑的非常开心,这满清怎么看都是一副长久不了的样子,这之前养出来的反噬大明的狗,蹦跶不了多久了。 张好古捧着玉笏,笑着给朱由校描绘他接下来的计划:“皇上,您看。” “这短短数月,逃亡到辽南的百姓就不下十数万,他们不仅有汉人,满人,还有生女真,有野人。” “这些生女真和野人本来就是被皇太极掳掠来强行当臣民的,他们精通渔猎,能在山林中如履平地,善骑射,这些人如果训练好了,就是大明的第二个三千营啊。” 当初大明永乐年间,自塞外投向大明的三千蒙古骑兵被永乐帝编为一部,名曰三千营,自此这三千营就成为了大明京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明主力的突击兵马,因为他们全是骑兵。 如今南北两京组建的新三大营,能依靠的蒙古骑兵没几个了,因此三千营就变成了以汉人为主力的骑兵,这也是为什么京师三营需要熬练的原因。 如今有了这些投降的生女真,满人,那大明完全可以在辽南组建一支新的三千营,用作以后经略辽东的主力骑兵。 对于张好古的这个想法,朱由校自然是同意的,他也清楚如今大明缺骑兵,但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