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说:“就是感冒了,才感冒一两天,还不严重。”
“本来他说没事,小毛病,不用看。可我觉得,既然他在医院,那就来看一下也好。”
几个人正说着话,苏副院长又出现在中医科的走廊上。陈凝看到他的身影,不免感到有点奇怪,这人刚来上任,事情应该挺多的,怎么老往中医科这边跑?
但这不是她该管的事情,她便挪开视线,看了眼患者,也不急着做问诊,先给他诊了下脉。
诊完之后,她才问那中年人:“具体哪里不舒服?”
“头疼不疼?出汗没有?怕风吗?”
“身上感觉冷不冷?脖颈和后背有没有什么感觉……”
患者已经从陆家林那儿知道了陈凝的医术,知道这小姑娘是能治大病的,他对陈凝就没有半分轻视,陈凝一问,他就客客气气地说:“出汗,出的不多。头疼,脖子难受,像压着东西,后背也紧,不舒服…”
听完他的叙述,陈凝看了眼周扬,跟他说:“记一下。”
周扬这时已经把笔记本都准备好了,陈凝一说话,他忙指了指自己手中的笔,示意自己已做好准备。
陈凝这才说:“患者汗出,恶风,发热,兼见头项不利。为风邪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外泄,属营卫不合之证,因兼见头项强痛,宜用桂枝汤加葛根。”
说完之后,她示意周扬把药方写出来,周扬药方背得倒是熟,很快就写完了。
陈凝看了一眼,没什么问题,她就告诉陆家林:“这位同志来得及时,还在感冒初起阶段,病邪尚未入里,因此治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服药方法你们需要注意一下,中病即止。具体服法,让周扬跟你们说一下。”
这时陆家林已经看出来了,那小伙子明明比陈凝还大,但他在这儿应该是给陈凝当助手的,或者说是徒弟。
因为他抄方子的时候,跟古代学医的徒弟真没什么区别。
他觉得这事说起来多少有点稀奇,那么多老大夫都没带徒弟,陈凝倒带上了。
六院的领导也是够开明的,不但破格让这小姑娘当了大夫,还给她安排了助手。
当然,这也从侧面上证明了,这位小陈大夫的医术是真的高,不然六院不至于这么做。
想到这些,陆家林不禁又看重了陈凝几分。
这时周扬跟那中年男人说:“这个桂枝汤你拿回去熬好后,熬药要先煮葛根。熬好后的药分三次服用,第一次只服三分之一。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药在温热状态,才能起到最好作用。因为加了葛根,服药后不需要喝粥,以免发汗太过。第一次服用一部分,约三分之一。”
“之后如果顺利出了一层薄汗,剩下的药就不能再喝了,倒了就行。要是舍不得那点药,非要喝下去,反而对你的身体不好。”
“如果这时候汗还没出来,那就再喝一部分…”
陆家林听他说完之后,惊讶地道:“吃个药还有这么多讲究?”
陈凝笑着点头:“当然,药物是有偏性的,药量少了效果不到位,药量如果过了,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产生新的病。”
“我这次开的药,服药后只要出一层薄汗,剩下的药就不要再吃了,不要舍不得。”
陆家林对她的话自然是很信任的,他便连声答应。看完病后,他就把那人带走了。
陈凝并不知道,这时候苏副院长就在走廊上站着,他本来是要找徐主任继续说点事的,正好碰上陈凝给陆家林的朋友看病,他就在旁边听了几耳朵。
这一听,他就听到陈凝嘱咐患者服药不要服过量,中病即止。听完之后,他沉思了片刻,心想这个小陈大夫确实不是个激进的人。
她之所以提倡加大经方的药量,只是为了想提高疗效而已。并非为加量而加量,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莽撞激进。
听到有人从陈凝办公室走出来,他便抬脚去了徐主任办公室。
这时除主任手上拿着一张表,见苏副院长进来,他忙站起来,把苏副院长请了进去。
正准备沏茶,苏副院长就拦了他一下,摆手道:“不喝茶。我说几句话就走。”
“刚才我回去想了想,觉得咱们这些大夫研究的这些事,其实是有些风险的。今天不是说要给一位四逆汤证病人看病吗?小陈说附子一次性给开30克,这个量确实有点大了。我现在也相信,她说这些话应该是有依据的。”
“但这事我们明白,并且认可小陈大夫他们的决定,但别人未必认可。若是让别人知道他们给患者一次开这么大量的附子,怕会有人拿这事来做文章。”
“而且我听黎大夫的意思,以后他们在治疗一些危重症的时候,附子的量还会加大。我还听说,前几天他们给六院食堂一位勤杂工治鸡爪风时,竟给对方用了30克乌头。这些事情,如果被有心人传出去,同样有风险。”
“我一直琢磨着这事,考虑之后,我觉得必须得出一个保护大夫的机制。”
徐主任听了,不禁看了眼苏副院长。因为苏副院长会这么想,他是没想到的。
这时,苏副院长又说:“这一点,我们就要向西医外科学习了。回头我打算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