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意外,前进号空间站的两个轴向舱段顺利进入了500KM近地轨道。
新远三号运力充足,干脆把舱段发射到了较高的轨道,大气更加稀薄,这样前进号就能消耗更少的燃料来维持轨道高度。
在入轨的四个小时后,固定两个舱段的桁架脱离,领航舱和节点舱自动对接,成为了一个120吨重的巨型组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发射的两枚新远三号都使用了可回收二级火箭,9月2日的这段黑乎乎的二级火箭是在上个月20日发射过的。
郭申的回收方式还是成功了,在第二次的回收试验中,经过了改造的二级箭体完美以5/s的速度坠海,发动机几乎没怎么沾水,箭体状况也是相当良好,拉回去洗洗就继续用了。
这也使得新远三号成为全球首款一、二级都回收的火箭,二级的5台氢氧发动机成功为林炬省了一个亿。
今天的这枚二级同样回收成功,两次大气摩擦的烧蚀并没有产生致命影响,拖船在距离海岸线4公里的近海把它牵着拖了回去。
老马看到这一场面,默默翻起了星舰PPT。
上个月,技术实力不断增强的specaX制造了第一枚星舰SN1测试样机,还没来得及对外公开,就在液氮压力测试中爆炸……
这倒不能说明星舰设计有问题,只能说品控还要加强。
SN1因为是地面测试用,所以外表也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丑爆了,体积也要少上不少。
但他依然对完全体星舰充满信心,因为星舰代替了传统火箭的上面级是作为二级火箭,回收质量前所未有,还能运送120吨载荷到近地轨道,具备行星际旅行潜力。
最重要的是造价低廉,比起新远的航天飞机肯定要便宜得多。
但在他信心十足地一点点推动计划时,specaX在内的多家公司收到了NACA的信息:征求登陆火星的人工重力飞船设计。
老马看了看自家准备拿来登火的星舰,显然想让其跟前进号一样自转产生重力是不现实的。
可是在他的心里,那种旋转式的空间站或者飞船,结构复杂而且脆弱,哪里有可以兼具登陆器和飞船做用的星舰好?
但重力确实很重要,合适的重力能省很多事,那么,该怎样让星舰也能产生重力呢?
马斯克陷入了沉思,找出两个塑料制造的星舰飞船模型,思考则改造方案。
……
“赫尔墨斯号?洛克希德是太空电影看多了吧?”
在功能舱也被新远三号发射到轨道并与节点舱对接成功三天后,克莱尔终于收到了来自多个企业的离心式飞船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洛克希德·马丁的方案,那可厉害了,就是把去年上映的《火星救援》里面的赫尔墨斯号飞船搬了出来。
除了把核聚变离子推进器改成裂变推进,其余部分基本没变,也是以轴向的多个节点舱对接组成主体,船体中部增加一个离心环,质量比前进号还离谱,4500吨重。
名字都照搬取了个“赫尔墨斯”,唯恐克莱尔想象力匮乏还附上了电影海报图……
克莱尔无力吐槽,再看看波音,这个就要务实一些了,简单地说就是照抄前进号,12个互相连接的离心舱段,只是舱体设计根据阿美的火箭运力改了改,一千二百吨质量。
格鲁曼,格鲁曼有点敷衍,他们的方案是一个哑铃型的飞船,长度150米,两端有两个大型构造物,分别是主发动机和生活舱。
飞船先用主发动机轴向前进加速到指定速度,然后关机,在姿态发动机作用下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以每分钟2转的速度,可以产生0.34G重力。
又看了几家的设计,都还不错,但克莱尔都有些不满意,直到他看到了specaX的方案。
克莱尔沉默了很久,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马斯克拿出来的,是星舰。
就是他之前展示的星舰,没有旋转重力环,却可以产生1G重力,是所有方案里重力最强的,而且还可调节,能在0.2到1G范围内自由选择。
那么,这样神奇的设计是什么呢?
首先,specaX的登火方案是两艘星舰一起,通过侧面的对接口组合,然后在近地轨道加满燃料和补给,组成重量约2000吨的组合体,可以携带5到15名乘员。
这个很好,没有问题,近地轨道补给也能做到。
组合体,也就是并列对接的两枚星舰也是先加速进入霍曼轨道,然后在接下来的7到9个月行程中,两枚星舰分开,然后各自头部的顶盖打开,从一枚星舰里扯出特制绳缆与另一枚星舰相连接。
通过调整姿态,两枚星舰就变成了头对头,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特制绳缆释放长度调整。
接下来就是离谱的来了,特制绳缆长度最长可以释放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