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试验基地的安全屋位置在足足3.5公里外,施工人员修建了一条便道进行联通,杨仲凯坐在车上能看到两边堆起的积雪。
“为了保障通勤,每天都有铲车来进行除雪,不过很快我们就不需要这样做了。
你知道吗,我们发射的第一颗试验卫星赤乌一号综合转换效率只有84%,有六分之一的能量都散失掉了,即使后面我们多次试验也没能突破86%。”
或许是因为在了无人烟的地方待了太久,丁必筠此时显得相当健谈:
“后面我们确认了是接受天线规模太小和卫星发射的微波束不够集中的原因,第一个问题解决很简单,我们修建了更大更合理的2号试验基地,最高接受功率承受能力翻了几十倍!
至于第二个我们本来想等以后解决,但新远公司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麻烦,他们直接接过了发射装置的制造工作,性能提高了十倍不止。”
说到这里丁必筠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道:
“我感觉他们是早就有这类产品,而且按精度应该是给指向性更强的激光使用,应该是超远距离激光通信的技术,我们直接就享受到了现成的技术。
如果这次试验也完全成功,以后的应用前景不可想象!”
杨仲凯:“比如?”
丁必筠:“你知道微波炉是怎么发明的吗?以前有个雷达操作员发现口袋里的糖融化了,这让人们意识到可以利用微波来均匀地加热物体。
但电磁波的散射太强了,所以我们得把它限制在一個铁箱子里集中,但现在赤乌三号传输的功率高达2.3兆瓦,虽然集中的极限范围也比微波炉大得多,不过这个功率……已经足够对人体产生显著影响。
当然不只是加热那么简单,微波也是电磁波,如此强烈的电磁环境会让整个身体的器官和神经发生不可预知的紊乱,这才是真正杀人于无形的破坏性武器。
你说你不是要研究那个……星际大战吗?微波在太空的衰减更少,你用它去烧敌人的飞船一样有效。”
“……”
杨仲凯想象不出电磁波导致的身体紊乱是什么样子,但根据自己的常识想一想把人关进微波炉的下场也是够恐怖的。
“所以说你们其实也是在研究武器?准确的说,太阳能卫星也能杀人?”
“不不不,我们当然还是为了它的和平用途,而且最近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潜力。”
丁必筠当然对活烤人类没有兴趣,这听起来比核爆炸都要可怕。后者大部分时候至少还能给个痛快。
“现在的赤乌三号太阳能电池部分才占去了13吨的质量,剩下的6吨分别给了散热、微波发射器和控制单元,虽然做得越大非供能部分的质量占比越小,但依然是无法忽视的,所以我们开始研究另一种更先进的柔性太阳能板。”
“柔性?”
“对,现在我们的太阳能板都是由一块一块的硬板组成,第一个投入实用的160兆瓦电站主体部分就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组成的超大矩形,剩下的主要就是发射天线。
但我们换一种思路,不要微波发射器,把太阳能电池阵列做成圆形,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弯曲变形,让它的背面覆盖另一种材料,蜷曲后正面是发电部分,背面是发射器,既简单又轻便,还能很容易地控制聚焦范围,因为面积大散热也更加容易解决。
而且你想想,这个时候的它像什么?”
“像……一面镜子。”
“没错,一面不透明、一面能够反射光线的镜子,它不仅能够聚焦微波,也能聚焦光线,虽然不如真正的镜子,但在如此大面积下反射的光线也相当可观。
你还记得蓉城之前设想的人造月亮吗?这面镜子也能起到差不多的作用。”
杨仲凯想象着同步轨道上一面蓝黑色、一面银色可以蜷曲的镜子,它既能带来电力也能带来光照。
他还想起了刚刚丁必筠说过的聚焦作用,那么大的一面镜子聚焦起来的光线强度恐怕能直接点燃地面,唯有“上帝之杖”的名字才能与之相配。
思维已经发散的他甚至开始畅想更多用途:
“现在我们是把聚焦的微波在这里集中转换成电,那可不可以不聚焦,或者将聚焦半径扩大到覆盖整个城市,这样人们甚至不需要再使用电池,手机随时可以充电,电动汽车也不需要担心续航……”
“杨老师,按伱的想法我们首先得考虑干扰问题,覆盖面积这么广的高强度电磁环境造成的混乱恐怕更大。”
“呃……”
杨仲凯有些尴尬,不过丁必筠并没有嘲笑的意思:
“不过这也是当前技术无法实现,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变成现实,其实就算是我说的那种‘镜子’至少也要发展到第四代、第五代甚至更多代以后的太阳能电池才能实现,现在制造它们的成本高到根本无力承受。
但我们都应该相信,这辈子肯定能等到理想中的那一天。”
谈话间汽车已经到了安全屋,其实看起来和正常的临时板房差不太多,只不过墙面和屋顶都覆盖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材料,看上去也很像铝箔。
阻隔微波